低头签署会议结论:“频墙机制临时成立,设立期一年,归属主频护律团调度。”
她在下一页,空白之上写下:
“在你们搭建起墙的这一天,我会搭起通道。”
纸未递出,她已转身离席。
【十】火言之证
议会后第三日,共义塔灰频室大厅中,姒然递交“火言三级结构模型”。
该模型名为《火三序》,由火语原象+结构对照+译意定式构成。
沈茉凌审核内容时,全文第一段如下:
原象:“炭起·灰落·留温”
对照义:“开始不是燃烧,结束也不是熄灭,我们之间的说话,是留下。”
译意定式:“表达需被留下,而非被理解。”
塔内词隐阁三位语法员对该结构初步认定为“初级可译结构”;律频室则判定为“尚未构成完整逻辑链”;表达观察团记录员写下评注:
“表达体系虽然尚浅,但已具体系意识,应纳入观察扶助范畴。”
—
沈茉凌签发批注:
“准入‘结构评测通道’,归档为灰频拓展系统子卷。设‘陪议员建议制’,一年后再评。”
此为共义塔史上首份“模糊表达转结构路径模型”,火言自此有了从非典到制度内结构合法转化的技术基石。
—
【十一】塔顶对峙
当夜,沈茉凌与魏殊相会塔顶。
无旁人、无随员,仅风过碑灯,一盏未定频之火幽幽燃着。
魏殊开口:
“我从不反对表达。我反对的是,把制度让给未完之语。”
“你要记得,制度存在的本意,是让人说了能负责,不是说了就算。”
沈茉凌望着他,语气冷静:
“我知道。可我也明白,如果制度不愿等他们说完,他们就永远说不完。”
“我们不该拿‘尚未明’作为‘不被听’的理由。”
魏殊叹息:“你执意如此?”
沈茉凌答:
“你建墙,我修道。你设限,我设窗。”
“你要守住制度,我要让制度守住人。”
两人对视半刻。灯光将影投在塔下石壁,分裂成两道光斑,遥遥不交。
—
【十二】章末映文
翌日清晨,塔庭南侧石壁上,姒然用炭条写下一句:
“你设墙,我说话。你不听,我写下。你不看,总有人,会说出来。”
—
喜欢深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