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屈的可以前去衙门伸冤。
一书生念到有冤的百姓可以去伸冤后,围在他旁边的百姓纷纷议论起来。
“伸冤!可要不得!”一中年男子听见“伸冤”二字后,连连摆手。
看着有不少百姓跃跃欲试,他压低声音:“我劝你们也断了这个想法。
前些日子,住在我隔壁的李老汉,想要去状告酒楼的掌柜,克扣他的工钱。
结果非但没有状告成功,还被衙门的人打断了腿。
后来,那酒楼的掌柜特意去见了李老汉,说他给县令塞了银子,就算李老汉死在衙门,也不会告成功的。
李老汉在接连的刺激下,两眼一闭,没了!”
周围的百姓在听见他的这番话后,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本想要去写状子申冤的百姓,顿时歇了心思,就准备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不是!不是的!”那书生见周围的百姓要散开,连忙喊住了他们,并伸手拽住了离他最近的一人。
“告示上的内容我才只念了一半。
你们不妨等听完后半段后,再做决定。”
“那你说说,这后半段写的什么?”被拽住衣服的中年男子顿住了脚步。
几句话的时间,他还是有的。
其余百姓见有人留下,也都不急着走了,等着书生继续念告示。
那书生看他们又回来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还好他们都回来了。
太子殿下下了个伸冤的告示,就是想让百姓伸冤的。
要是被太子殿下知道,原本想伸冤的百姓,却被他的半截话吓走了。
他往后也不用科举了。
书生生怕这些百姓一言不合再走人,连忙用大白话给他们说着这告示上剩余的内容。
“江州的知府和县令都被押入大牢,现在各个府衙的大人都是从京都来的。
大家不用在担忧以前官官相护,或者是官员被收买的情况出现了。
不论你要状告的人是什么身份,哪怕是曾经的县令,曾经的知府,都没有问题!
总归一句话,有冤的人只管去府衙喊冤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