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提出举报。
凡是举荐、举报属实可得奖赏。
狄轻舟担忧道:“大王,鼓励百姓检举举报乃是好意,但百姓大多生性懦弱,害怕权势,更害怕事后遭到报复。
恐要想个法子让百姓安心,百姓才会更加积极的检举举报。”
秦牧沉思道:“便让宣传司撰写相关文章,刊登都督府衙的声明,告诉百姓,若是因为检举举报而遭遇不公,本王亲自为其伸冤。”
狄轻舟微微点头。
宣传司的作用,他如今早就看明白了。
若是大王能够出面,百姓自然会信服。
况且,狄轻舟所料不差的话,大王并没有奢望通过百姓检举举报的方式将秦蜀灵三州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
只要能够察查一部分,便能牵扯察查一大片官吏。
秦牧拿起一份折子,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敬熹,咸阳城今岁便能完成扩建?”
狄轻舟回过神:“是的,从景平十一年秋收之际动工扩建,直至今岁景平十四年六月,咸阳城扩建后近七成的主体城墙已完成建造。
据杨府监及工司奏报,若是水泥产量不断,今岁秋收之后便可完成城墙的建造。”
秦牧满意的翻看着折子。
折子上着重提到,咸阳城扩建能够如此迅速,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水泥的运用,二是商人承包简易工程。
前者极大降低城墙修建的难度,以及提升了修建效率;后者极大节省了府衙的人力支出。
秦牧说道:“敬熹,凡是商人承包的工程,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狄轻舟轻笑道:“杨府监每月皆会亲自暗访工地,稽查工程质量。截止上月,杨府监共计察查了二十九名偷工减料的商人,并责罚免职近三十三名官吏。”
秦牧不由得一笑。
在他看来,杨伯祥这种做法非常好。
咸阳城象征着中枢核心,城池扩建具有浓厚的政治意义。
若是城池扩建出现差错,杨伯祥作为咸阳城扩建的督导,定要承担首要责任。
秦牧说道:“城池扩建完毕之后,都督府衙亦要组织官吏对城墙进行检验。”
“臣明白。”
秦牧翻找了桌案上的折子,拿起一本折子,看完后,皱眉道:“秦蜀大道的修建进展,太慢了。”
“有关秦蜀大道的修建,魏府监已经跟微臣解释过。”狄轻舟说道:
“益州三四月阴雨不断,且近四成水泥用以扩建咸阳城,三成水泥用以修缮益州水利,最终用以修建秦蜀大道的水泥不足两成。
除了水泥供应不足之外,修建道路的劳力亦短缺。益州承担着后勤保障的重担,故而益州府非常注重州内荒地开垦、水利建设、道路建设。
青壮劳力忙着开荒,并且不出郡便能找到活计,唯有商人及官府提高工钱,劳力才愿意离开家乡。
如今近九成修建秦蜀大道的劳力皆来自道路周边郡县镇。”
秦牧眉头皱起。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秦州付出了力役,工程建设均采用招募劳力的方式。
没有强迫,百姓自然就会做出最优选择。
毕竟这个时代,出行艰难,远行难上加难。
秦牧沉吟道:“力役不可重启。劳力短缺这一难题,可适当提高工钱。此外,水泥的分配亦要做出优化。
既然今岁咸阳城便可完成扩建,水泥可适当向秦蜀大道的修建倾斜。”
狄轻舟躬身道:“谨遵王令。”
秦牧与狄轻舟探讨政务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
狄轻舟离开后,秦牧便遣人叫来营造司监作吕茂。
“微臣拜见大王,我王万年。”
“免礼。”
秦牧示意吕茂坐下,并问道:“广林,水泥的产量为何提升如此缓慢?”
吕茂连忙道:“大王,臣心中亦是有苦说不出啊。”
秦牧面色怪异:“那你便说说看,你有何苦。”
吕茂言简意赅:“没钱。”
秦牧嘴角微微一抽。
他就多余问这一嘴。
冯平和吕茂这两人,只要得秦牧召见,或者主动觐见,必然会开口提及缺钱。
秦牧说道:“今岁营造司的账目审查时间缩短,只要十万贯花完了,便可上报申请。你说说看,这十万贯花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