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554章 希腊没有哲学,只有不断的复读

第554章 希腊没有哲学,只有不断的复读

第554章 希腊没有哲学,只有不断的复读

他们说的这些话,郭康基本上都是认同的。在他看来,大家说的其实都有些道理,引经据典时也没用错。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各方相互博弈的,一个人如果有些超过周围人的特质,那么肯定就会想要更多。尤其是这年头,读过书的人基本上人均觉得怀才不遇。哪怕是女人,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之后,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

郭康至今还记得,教会里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和批判程朱理学的时候,抓住的一个着眼点,就是理学家过于偏袒妇女,对她们寄予过高的期待,总是觉得能够通过教化,让她们遵守社会规则。但实际上,教育的水平越高,书看的越多,这些人的欲望和野心就会越强烈。

然而,理学家们人均好为人师。自己的哲学水平不怎么样,却天天想着教化这个,教化那個。但人的本性是不可能这么改变的,所以最后,他们肯定会自己毁灭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话也不算错就是了……

不过,理学家喜欢说教化,与其说是他们的某种特性或者创新,不如说是孔夫子以来的惯性。可能是因为本身就是开学校的,所以这些人已经习惯了万事不决说教化,都形成路径依赖了。

但是,不教育的话,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希腊哲学家们,其实也拿不出好方案来。

所以,狄奥多拉也只说了其中的一个案例,没有说最后的分析结果。说出来之后,别说其他人肯定不接受,她自己估计都不怎么认同。

同样,也有说法认为,儒家之所以越来越保守,不是经义改变,而是人改变了。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传播成本的下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下层知识分子。是这些下层儒生带来了他们那个阶层的立场,主动选择了保守的经义;而不是经义自己演变发展,变得保守了。

而反例也是存在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马的公民兵日渐瓦解之后,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开放起来,最后到了荒淫的程度。罗马城的奢靡银乱,深深刻入欧洲人的记忆中,被教会屡屡提及,以号召人们保持节制。甚至反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

这种情况下,想再改变什么,也不现实。就像奥古斯都无法改变那个已经接近顶峰的罗马社会一样,脱欢和郭康,乃至大汗与柱国们,其实也无法改变上升期的紫帐汗国社会。而她俩,自然也没有这个能力。

举个例子,这些人会支持乌托邦里那种社会么?郭康觉得这都不用想。但凡有点常识和社会经验,他们都会对此嗤之以鼻。因为柏拉图倡导的男女自由组合,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那种情况的前提,是有个查士丁尼一样权势强大的人。狄奥多拉皇后实际上是在分享和使用他的权力,而不是自己的权力。而我们现在,并没有这种说一不二的统治者,能够只根据自己的好恶,就无视社会的褒贬,把一个出身卑微的人直接抬到权力顶端。”

按照《理想国》的记叙,这个理念最后推导出的结论,是应该取消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解散家庭关系,男女之间完全自由组合。所有儿童也都归公有,由城邦统一抚养,不用关注孩子的父母究竟是谁。柏拉图认为,这应当是社会发展到最后,最为完美的形态,理想国或者说乌托邦,就应该是这样组织的。

对于反对者来说,理由也很好找。毕竟希腊人乃至整个欧洲人,其实都没搞出多少新东西。折腾了两千多年,还是这一套理想在来回换皮,让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翻来覆去地论述,这创新性还不如理学家——人家至少更能编。

“海伦娜太后势力最强的时候,也就是借助一群柱国,驱逐另外几个柱国,而且前提还是他们的领地过于膨胀,影响到了朝廷的行政改革和朝堂的稳定。当她没法为自己谋取权力、干涉汗位继承的行为,提供足够说服力的时候,军团一天就把她推翻了。”

在郭康看来,奥古斯都的努力,都没有针对原因本身,而只是盯着原因导致的现象。这样一来,就肯定有问题了。只不过,那时罗马的扩张已经接近了顶峰,社会的结构也开始变化,他也确实没有办法做什么就是了。

绝大部分普通人,都是这样生活着。没有多出众的样貌,也没有精力去打理,平日里也没什么情调。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度进行限制,那么女人肯定会集中到少数最受欢迎的男人周围,和这些人就没多大关系了。

“我也能理解她的情绪。”他指了指欧多西娅,对脱欢等人说:“这年头,也同样不会再出一个狄奥多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