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缺少孔老二导致的
听到这些话,脱欢等人其实已经有些迷惑了。不过,郭康却有了些兴趣。
“我看,问到现在,也没什么意思了。”他把手里的册子合上,直截了当地说:“说实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不信你这些想法是一天就成型的。相比你计划做什么,我现在对你如何产生这些想法,为何要这么去做,更感兴趣了。”
“这样吧,你说一下你是怎么产生这种想法的。”他说:“就当是我自己的兴趣,想问下吧。”
“这个想法,大概有三四年了吧。”欧多西娅想了想,说道。
“相比起来,中原那边的基础实在是太好了。”他叹了口气:“我当初听古人感慨,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觉得是不是吹过头了。但了解了泰西的情况,才感觉这样的人真的难得。”
如果内容出错稍后用浏览器尝试阅读!
“在海上更完蛋。”史恪也深有感触地说道:“海上生活枯燥又劳累,很多船员都忍不住,上岸就要狎妓,然后染上各种古怪的病,在出海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死掉。哎,要是有什么替代的娱乐方式就好了……”
“这样一来,就算高等教育发达,也没法产生质变,对社会有什么推动。”他举例道:“你看,希腊人其实不缺官僚。大学里出来的人才,一直可以治理国家。但是,因为没有教育的普及,所以,能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其实都是各个豪族的子弟。”
然而,郭康等人相互看了一圈,都摇了摇头。
“那,你还研究出来什么了?”史恪也连忙问:“为什么中原的世家没有了,我们这边感觉倒还挺正常的?”
“这家伙……”听说李玄英这么不务正业,脱欢都忍不住了:“他倒是会享福啊,读书都得有个姑娘陪着。我回头一定得好好教训他去。”
“城里和码头肯定更乱,但军营要好多了。”脱欢也说道:“我们要是直接禁止,很多人会觉得太粗暴,为此感到不满,也肯定不能完全管住。所以,我们的规矩是严查身体状况。”
郭康一时没明白她的意思,倒是脱欢有些惊讶地问他:“你研究得那么清楚啊?”
“是这样啊。我之前都没想过这个问题,总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史恪承认道。
“我们现在,就在给他们补课呢。”郭康摊摊手:“欧洲民间的情况,连战国时代都不如。罗马的根基就在于军队,但按他们这个状况,连军队的组织,估计都做不好。”
“从事这类职业的人,确实活不太长。疾病,甚至只能算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她想了想,说道。
“想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难。说它很简单,是因为,整个国家、这么多的问题,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教育不行;说它很难,是因为,推行基础教育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当年孔夫子去成周进修,从周天子的图书馆里,抄走了一批作品。按理说,这本身就是违反礼制的,他却明知故犯,不知怎么说服了图书馆的管理者,把这些典籍传入民间。后来王子朝之乱,周王室的典籍从此散轶,这批带出来的部分反而流传开,成了后来的教材。”
“哎,这是好事啊,说明罗马还是很有希望的。”欧多西娅叹了口气:“而且,他们说的也没错。”
“我们这几个家族,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其实并不是靠割据和垄断官职,而是因为这边的人缺课太多。这种环境下,投靠我们,就能得到更好的资源。我们其实和汉朝那些世族一样,靠的是掌握一门经学来保持地位,只不过我们的‘经’比较杂,包括了军事、工程等等各方面的知识。而这些门生故吏,则围绕着我们进行国家管理,双方互利互惠——其实也是没办法,谁让这边的普通人,缺的实在太多了。这都几十年了,我们罗马的基础教育水平,也还是这个凑凑乎乎的状态呢……”
“你看之前的希腊王朝不就明白了么。他们的高等教育其实很发达,在被欧洲人自己占领和破坏之前,整个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一直在君士坦丁堡,这地方就是名副其实的文明灯塔。哪怕是十字军之后,君士坦丁大学和教会大学也一直开着,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呢。因为欧洲人自己,虽然也在拙劣地模仿,想要建立自己的高等学府,但也始终拿不出能取代他们的东西。”
“是我教的。”欧多西娅看起来已经破罐子破摔,反而不在乎礼节和忌讳了,直接说道:“我之前有段时间,陷入了绝望的境地,甚至连自己应该怎么做,都不知道了。地中海世界,尤其是希腊的历史上,很少有这种能够指引大家故事,但塞里斯的历史上却很多。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