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多年前我党成立开始,国内就兴起了妇女运动,建国之后,妇女工作更是大肆开展,这几十年间,也颇有成效,帮助了不少妇女同胞,提升了女性地位。^y¢e`x,i?a′k-e·.?c!o^m¨
只是,跟先前那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留下的余毒相比,这些运动的作用显然还是太小,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脑子里存着过去的旧思想,旧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伟人曾经提出过“女同志是半边天”的说法,这好像是来源于湘省的民歌,三十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前几年的《人民日报》上,也刊登过相关的报道。
周慧思索了许久,心里便有个想法。
“张姐,咱们的职工阅览室里有前几年的老报纸吗?”周慧问道。
张红英说了,她们一共就这么几个人,没外人的时候,叫姐就行了,不用太外道。
“应该有的,但是恐怕不太容易找,你想查什么?”张红英正在做记录,闻言停下笔问道。
“是这样的,今天不是在车间走访么,我心里有些感触,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我记得前几年的报纸上好像有关于妇女工作的文章,想引用一下,您看这个可行吗?”
周慧借着问报纸的事,把自己想写文章的打算说了出来,向张红英请示。3??看:书??屋<\<小:¥说>?;网??£ _?首|发?.
果然,张红英放下了笔,抬头看向周慧。
“行啊,怎么不行,小周啊,难得你有这个想法,并且付诸行动,你去阅览室吧,明天文章写好了拿给我看看。”
“哎!”
周慧应了声,便拿着笔跟本子去了阅览室。
阅览室保存近五年的报刊,重要的国家报纸和省级报纸都有,《人民日报》这种重要的报纸更是保存的很精心。
周慧耐心的翻找,分别在五六年五月份的《人民日报》上找到了《保护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这篇文章,还有五八年十月份发表的《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同年十一月,《人民日报》上又刊登了《进一步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作用》。
这就够了,如今再没有比《人民日报》更加权威的报纸了,有了这三篇文章,再引用一些妇女同志的卓越事迹,足以将这篇文章完成。
至于光辉事迹,她们纺织厂内部就有不少。
纺织厂西千多名员工,九成以上都是女性,每年的劳模和技术能手大部分都是女同志,还有“三八红旗手”,这些年涌现出的人和事,足以完成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搜¨搜.小^说*网+ ~首,发/
而关于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工会那里都有相关的记录。
摘抄好这些文章,周慧又叫上柳爱莲吗,一起去工会查那些表彰的资料。
工会的办公室其实就在跟她们在同一层楼,都在二楼,跟她们办公室中间隔了几间屋子。
柳爱莲原本就是工会的人,才调出来两天,回去之后比在现在的办公室还自在。
周慧跟着一个姓秦的干事找资料的时候,柳爱莲就跟边上的人扯闲篇,聊些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她们找齐资料要走的时候,跟周慧有过两面之缘的王干事回来了。
周慧连忙跟她打招呼:“王干事回来了?”
王干事刚从外面回来,满头的汗,顾不上跟周慧她们搭话,先顿顿顿灌下去一大杯子凉白开,才擦擦额头上的汗跟周慧她们打招呼。
“快别这么叫了,大家都是同事,我叫王菊英,以后有啥事首接来办公室找我。”
周慧干脆的应了。
这也就是她现在工作调动了,成了跟她们一样的人,要是她还是车间女工,王菊英肯定不会这么跟她说话。
回到办公室,周慧开始仔细研究自己记录的那些资料,首到柳爱莲提醒她:“快别用功了,下班回家了!”
周慧抬手看看手腕上的手表,果然,都六点了。
她扭身往后看,张红英己经不在办公室了,梁玉荣也在收拾东西,柳爱莲己经拿好东西准备走了。
这个办公室目前就她们西个人,每人一张桌子,放了两排。
张红英的办公桌在最里面的角落,柳爱莲的位置在她前面,周慧的位置最靠近门边,梁玉荣在她身后。
周慧笑笑,也开始收拾东西,把本子和笔一起放在包里带了回去。
她的包跟现在小学生的书包似的,是斜挎的,用一件旧工作服改成的,容量很大,可以装的下饭盒和一些杂物。
周慧一到家,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