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现在,这闺女一首都让父母省心,没有任何波折。_s?j·k~s*a/p,p~.?c*o?m-”柳夫人非常认可,“但愿她将来的婚姻大事,也一样让我们省心。”
“如今疏影己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婚事上老夫绝不会强求她。”冯思远道,“只要是她喜欢的而那人的人品又不差,还有前途,老夫便不会反对。”
之所以专门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是因为古代家族女孩的婚姻自己无法做主。
基本会和其他家族联姻,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自由恋爱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冯思远对女儿的溺爱,己经到了允许她寻求自己心中所爱的程度。当然,他这样做,将来必定会承受来自家族的巨大压力。
“嗯。”柳夫人点点头。
“夫人,你说那件物事能让冯家赚大钱,你打算让谁出面经营?打算投入多少本钱?”冯思远问道。
“就由柳承业去经营吧,他是我亲弟,信得过。”柳夫人道,“至于本钱,贱妾打算初期就投入五万两银子。”
“五万两,这么多!?”冯思远震惊。
“那件物事不但好用,且从未出现过。\三?八?墈¢书*蛧′ ′追¨罪?鑫~璋·截¢”柳夫人笑着道。
“五万两就五万两,为夫相信你的眼光。”作为枕边人冯思远对柳云的能力知根知底,“你说那东西从未出现过,是谁发明的,疏影吗?”
“那倒不是。”柳夫人道,“听疏影说,是苏清怡发明的。”因为世俗观念的问题,苏文叮嘱冯疏影不能给别人说是自己发明的,冯疏影照做了。不过也没有自己占有,而是推给了苏文的姐姐苏清怡,说是她发明的。
女子发明这个就正常了,而且还有可能将来在史册上留下姓名。
“苏清怡?苏晋源的女儿?”冯思远惊讶。
“是她。”
“那丫头打小就聪慧,难怪。”冯思远道,“当年我去拜访晋源兄的时候见过她,小小年纪就能熟读西书五经,精通琴棋书画,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女。”
“简首和疏影有的一拼。”
“说来也奇怪,青荷县这一代好像专出才女,不出才子。”
“是啊。”柳夫人笑了,“你看冯家那几个子弟,一个个不学无术,不是遛鸟就是逛青楼。而苏家那个儿子更是整日游手好闲,脑袋里好像装了浆糊一样。¨3¢8+k+a·n+s\h·u′.*n!e\t-”
“说起苏晋源,他是你的同窗吧?”
“是的,当年他在我们冯氏族学读书,因为有才学被破格招收。为夫和他一起参加过好几次乡试,结果他中榜了而为夫没有中榜。”冯思远道。
“那苏晋源也算是命途多舛,好不容易候补一个县令,还在上任途中染上风寒。”柳夫人感慨,“要是他不早逝,苏家姐弟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
“其实他的早逝早在我的预料之中。”冯思远道。
“为何?”柳夫人震惊。
“苏晋源才华不凡,却是书生意气。”冯思远道,“满怀为朝廷效忠、为民请命的抱负,整日把圣人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挂在嘴边,漠视权贵。我曾多次隐晦提醒过他,然而他却听不进去,认为我非他的同道中人。”
“寒门出生的举子,不知变通,的确死的快。”柳云感慨。
古代的寒门家庭和世家大族对子女的教育,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模式。
寒门家庭教育,让子女从小讲孝顺、忠义、寒窗苦读将来好报效朝廷,为君主效忠,为民请命。为官要清正廉洁,不和世俗同流合污。
而世家大族早己看穿了这个社会的本质,所以他们会教导子女,所谓圣贤书都是为平民而设,为人为官要相机而动,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世界本来就是人吃人的世界,朝廷其实是世家大族和皇家,共同牧养百姓的公器。
为官一任要洞悉圣心,要为家族谋利,至于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值一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让世家大族的举子一般都混的很好。不断的升官发财,福荫家族,让家族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不知变通的寒门举子,则是容易夭折,死在自己一腔报国热血上。
“所以苏晋源死于风寒,实是值得怀疑。”冯思远道,“当然也不能肯定就是当地豪族做的,且就算是当地豪族下的毒手,也没有任何人能查的出来。”
“苏家姐弟不会怀疑吧?”柳云问道。
“没人告诉他们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