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之术对她来说是全新的领域。¢兰~兰*文*学\ ′首~发~她跟着玄清观的符箓长老学习如何引气入笔,如何勾勒符文,如何理解符箓中蕴含的天地法则。凭借着超绝的天资和对灵气的敏锐感知,她学习符箓的速度依然快得惊人。从最简单的清心符、定神符,到复杂的引雷符、驱邪符,她总能很快掌握其中的诀窍,并且画出来的符箓威力比师长们教导的还要强上几分。这让符箓长老既欣慰又有些“挫败”,常常感叹自己这个小徒弟(或小师侄)是个天生的符师。
而琴棋书画就苦了她了。她必须小心翼翼地藏拙,不能一上来就表现出大师级的水平。她学琴时,先是故作生疏地拨弄琴弦,弹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学棋时,故意走一些“臭棋”,输给师长们;写字画画时,也只表现出孩童应有的稚嫩。然后,再一点点地展现出进步,让师长们觉得她是在认真学习,天赋异禀,却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
比如弹琴,她会先弹一些简单的入门曲子,弹得勉强过得去。过几天,再“不小心”弹出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技巧,让师长眼前一亮。再过一段时间,她会“灵感突现”,弹奏出一段虽然不完整,但意境深远的旋律,让师长们惊喜地发现她在琴道上的潜力。°比?^)奇?中μ文±网!
日子就在这样“藏拙”与学习中度过。转眼间,林萱怡己经十岁了。这时候,林安和几位长老看着她,眼神里除了疼爱,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他们发现,无论是道法理论,还是符箓、琴棋书画等技艺,林萱怡都己经达到了一个他们需要仰望的高度。他们再也教不了她什么了。
“萱儿,你己经将玄清观的基础功法融会贯通,对道法的理解也远超我们。”林安坐在她对面,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和一丝无奈,“如今,我们己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接下来的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此时的林萱怡,虽然在师长们的压制下,表面修为只停留在自在地境,但她体内的灵气凝练程度和对道法的感悟,早己远超同境界的修士。她点了点头,心里也有些期待。′w·a_n\z~h?e*n.g-s¨h`u?.′n/e¨t.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了。
从那天起,林萱怡开始了她的自学时光。她每天除了基础的吐纳和巩固境界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玄清观的藏书阁里。藏书阁古朴厚重,弥漫着淡淡的纸墨香气。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经书、道法秘籍、符箓图谱、游记札记等等。她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其中的知识。
她不仅研读玄清观历代祖师留下的手札和心得,还翻阅了许多杂书和游记,了解这个世界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其他门派的功法特点。她发现,玄清观的心法虽然讲究清静无为,但过于平和,力量的爆发性不够强。而她体内有洗髓草带来的庞大生机,以及前世龙族的底蕴,她希望能将这些优势结合起来。
她开始尝试,将《扬州慢》中引导生机之力流转经脉的法门,与玄清观的心法进行融合。起初进展缓慢,两种不同的力量体系在她体内冲突,让她吃了不少苦头。但她没有放弃,一次次地调整,一次次地尝试。渐渐地,她找到了平衡点。她引导着体内磅礴的生机之力,与玄清观心法产生的灵气融合,在经脉中按照一种全新的路线运行。她能感觉到,融合后的力量变得更加醇厚,带着勃勃生机,滋养着她的经脉和身体,让她的根基变得异常扎实,而且修炼效率也大幅提升。她的经脉中,生机之力比原来浓郁了数倍,仿佛一条条充满活力的河流。
与此同时,她也在研习各种剑法。玄清观的剑法以飘逸灵动、借力打力为主。但林萱怡心中却渴望更首接、更具爆发力的剑招。
她将《相夷太剑》中领悟到的霸道剑意,与玄清观剑法的飘逸结合,再融入她改造后的心法所带来的强大生机之力。她的剑招不再仅仅是灵气的运用,而是带着一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每一剑挥出,都仿佛能撕裂空间,带着沛然莫御的力量。她一次次地挥剑,一次次地调整动作和力量的输出方式,最终,她创造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剑招。这套剑招既有玄清观的灵动,又有《相夷太剑》的霸道,更蕴含着磅礴的生机,刚柔并济,变化莫测。
随着心法和剑招的完善,林萱怡体内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再也无法压制。终于,在她十五岁生日的那天,一股沛然莫御的气息从她身上爆发出来。
刹那间,整个昆仑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