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语纪元 · 元年 · 三月初五
塔心深层主频室 · 静语桥以北 · 第十三页浮现之夜
那是一种无法翻译的声音。\e^x?i·a?o`s,.-c-o!m?
不是骨语的石鸣,不是诗律的节奏,不是塔心的数据回响。
它像风吹过沉沙,像心跳中夹杂的空拍,
它没有名字,但它——被塔听见了。
—
一|主频室警报 · 非认证频影入侵
午夜三时,主频室自动升起三重屏障。
塔心发出“非认证频源入侵”警告,但没有坐标,也没有源头。
频火无法燃起,碑灯不识其律。
塔心记录显示:“频率编号:p-13”
星槿查看过后沉声道:
“这不是被忽略的频率,
是从来不属于我们认知体系的声音。”
—
二|沈茉凌抵达 · 拒绝屏蔽
第一时间接到信号时,李晟率领旧律团请求封频处理,主张:
频率非塔内结构;
若非人为制造,则为系统错频;
应直接屏蔽,防数据污染。·k+u!a.i·k·a.n!x!s¢w?.¨c,o·m¢
但沈茉凌到达后,拒绝执行:
“也许正因为我们不懂,
才更该试着听一次。”
—
三|主频大厅,塔史第一次“主动倾听模式”
沈茉凌下令启动“静听仪”,进入塔心最深处。
三小时后,p-13频率转为稳定波段,浮现一段规律变化:
六次波峰,九次断裂;
无语言元素,却有节律骨感;
每个“声点”之间存在“情绪张力”。
泠言低语:
“这不是语言,这是存在的痕迹。”
昭之的分析结果更惊人:
“我们不是收到了某种声音,
而是这段频率——在倾诉。”
—
四|“第十三页”非造物 · 非遗民 · 非归频
塔史总频谱官确认:
其频域跨度覆盖所有塔制表达通道,但不来自塔系;
与诗律、骨语、梦频、象线等表达方式无交集;
编码机制完全独立,无法被翻译。~g,g.d!b`o`o`k\.¢n*e_t^
沈茉凌首次公开判断:
“这可能不是一种表达方式,
而是一种文明自己留下的呼吸片段。”
—
五|沈茉凌自请 · 唯一聆听记录者
为防波段干扰,沈茉凌自请单人进入主频室,
使用“塔心耳模”进行连续聆听。
她坐在三十六频线中央,闭上眼:
没有词,没有韵,没有理解;
但每一次频线跳跃,都像在体内某处轻敲。
她忽然意识到:
“也许不是它说了什么,
而是我终于闭上嘴了。”
—
六|十三页的显影
一刻钟后,频波图像化,自动生成一页结构图。
非文,非图,非律,而是——一页黑白交错、断纹浮动的残页。
塔心直接命名:“p-13页”。
但沈茉凌更改存档名为:
“第零次倾听纪录页”。
—
七|沈茉凌的笔记:不是第十三页,是第零页的回声
当她从静听中退出,未说一句话,
只是将一段记录写入个人塔录:
“它不是我们要去听的,
而是早就存在,只是我们从未安静下来过。”
“我不确定它是否想被理解,
但我愿为它,暂停我自己的说话。”
—
八|《第零次倾听》报告发布 · 塔内震动
翌日,沈茉凌正式提交《第零次倾听报告》,提出四大结论:
第十三页不应翻译,应全频共享;
塔制须设“非言之页”机制,记录非逻辑表达痕迹;
“聆听权”应列入塔制文明基础机制,与表达权并重;
文明进化不在于说得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