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开局吸引狄仁杰 > 第145章 碎叶城·商路弦歌

第145章 碎叶城·商路弦歌

s¨a!n¨y¢e\w\u-./o/r·g-

雪石顺着沟渠滚向两侧,竟没伤到一人一驼。

阿史那望着他挥斧的身影,忽然想起爷爷说的故事:

“当年玄甲军在西域,就是这样用兵器当农具。

护着老百姓的粮,也护着老百姓的心。”

雪石阵退去时,武三思的甲胄上挂满了冰棱。

却捧着刚挖出的粮袋走向胡商妇人:

“接着!这是去年的粟米,熬粥香

——给娃喝热乎的,别冻着小身子。”

妇人接过粮袋,忽然从怀里掏出块冻硬的奶疙瘩塞给他:

“将军吃!碎叶的奶疙瘩,甜!”

武三思咬了口奶疙瘩,冰甜在舌尖化开,望着妇人怀里裹着羊皮的婴儿

——孩子的小手上,正攥着他昨天送的木哨。

他忽然想起洛阳的小娃。

不知道这会儿有没有在护民坊的义仓前等他。

有没有把新烤的饼子掰碎了喂流浪狗。

“狄阁老,”他忽然转头,斧头刃口映着渐晴的雪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你说咱玄甲会的人,为啥走到哪儿都得管老百姓的吃喝拉撒?”

狄仁杰望着远处驮着粮食回城的驼队,毡帐上的炊烟已袅袅升起:

“因为玄甲会的‘护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走到西域,就护西域的粮;

走到陇右,就护陇右的渠;

走到哪儿,就把‘护’字刻在哪儿的土地上,刻进老百姓的日子里。”

“说得对!”

武三思大笑,斧头往肩上一扛,带着满身雪粒走向碎叶城。

“走!回城里帮老百姓搭暖棚去

——顺便让阿史那教咱烤馕,带回去给洛阳的小娃尝尝!”

碎叶城的黄昏来得很早。

武三思蹲在毡帐前帮百姓揉馕饼。

斧头放在脚边,刃口沾着面粉

——他正跟胡商学在馕饼上戳“护民纹”:

“这儿戳个斧头印,这儿画个灯笼,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饼子是咱护民坊的味儿!”

“将军这馕饼,怕是能传遍西域啦!”

阿史那笑着递过烤炉,炉子里的火映着武三思晒黑的脸。

“当年玄甲军的故事,就是这样跟着商路传的

——不是靠打仗,是靠帮老百姓修渠、护粮、揉馕饼。”

狄仁杰坐在一旁,翻看着碎叶老人送来的《商路护民志》

——那是用龟兹文和汉文合写的小册子。

里头画着武三思修驼鞍、挖粮食、刻护字砖的简笔画。

他忽然指着其中一页:

“武将军,你瞧这画里的斧头,老百姓给添了个‘麦穗’纹

——比你刻的‘护’字还生动。”

“麦穗好啊!”

武三思盯着烤炉里膨胀的馕饼,香气混着雪后的清冷空气。

“麦穗代表粮食,粮食代表老百姓

——咱们护着麦穗,就是护着老百姓的命根子。”

当第一块烤好的馕饼出炉。

武三思掰下一块递给毡帐外的小娃。

麦香混着奶味在雪地里散开。

远处的雪山映着夕阳。

双月王朝的残旗早已不见踪影。

只有碎叶城的炊烟、驼铃、还有武三思教百姓唱的洛阳俚曲。

在风雪里飘得很远

——那是比任何兵器都有力的“护民之歌”。

唱的是“你护我一餐暖,我记你三世恩”。

唱的是玄甲会千年未改的、融在烟火里的初心。

夜里,碎叶城的百姓在毡帐外点起篝火。

武三思抱着冬不拉坐在中间,用走调的调子弹唱着陇右的民谣。

周围的胡商、军士、妇孺跟着拍手应和。

狄仁杰望着跳动的火光,忽然想起孙子在《玄甲会盟书》里的最后一句:

“护民者,当如商路之灯,不因风雪而灭,不因远途而熄

——因其光,本自民心所聚。”

此刻的碎叶城,篝火是光,馕饼是光。

冬不拉的弦声是光,武三思给小娃披羊皮的动作是光

——这些细碎的、温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