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他一夜未睡,盯着西北地区的舆图,脑子反复的出现阿姐的那番话。.d~1\k!a*n¨s-h-u¢.¨c′o?m/
“卿尘,那不是什么蛮族之人,那是你的百姓。”
“卿尘,你是大乾朝的皇帝,你要守护的人很多,不仅仅只有家人,还有千千万万个大乾朝的百姓,他们都是你的责任。”
“而你,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的底气。”
“你也是阿姐的底气。”
他想了一晚上的方法,也不能完全解决西北地区的灾情,更何况是灾后重建的事宜。
因为他对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一点也不了解,要想让百姓早日恢复生机,必定得因地制宜,他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无从下手。
他颓废极了,觉得自己的这个皇帝真的是无能至极。
没想到一大早阿姐竟然给了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这般详细的计划简首将自己心中那份不完善的计划完全填满了。
见皇帝这般反应,其他两位大臣面面相觑,陛下这是被什么吓成这般。
皇帝激动的将这份计划书给了两位大臣看,“你们也看看,谁说我阿姐十指不沾阳春水就不会赈灾了,看看,你们快看!”
两位大臣赶紧凑到一起捧着折子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感叹着。¨k`e/n`k′a*n*s+h·u′.¢c¢o^m/
“原来这里需要这样做,原来西北地区的土地是这般的……”
沈清欢端着茶,慢慢的喝着,丝毫没有因为别人夸赞几句就飘飘然。
这两位大臣是皇帝的心腹,也是为数不多的初心不变,切实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虽然官职不高,却也入了皇帝的眼,官职嘛,慢慢升就是了。
之前见惯了沈清欢吊儿郎当,追着男人跑,现在见她拿出这么详细的赈灾计划书,两人的眼里充满了怀疑。
“敢问殿下,这是你府上的幕僚所书?”
沈清欢知道外人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份计划书是她所写,毕竟一个被宠坏的草包长公主怎么会一夜之间变得如此有见地。
沈清欢现在只想快些出发,所以没想跟他们多费口舌。
没想到她还没说什么,皇帝那边急了,“你们是没看见上面的字迹吗?”
“这不是阿姐写的,还会是谁?你们或许不认识阿姐的字迹,但是朕认识,并且上面还有删删画画的笔迹,你们没看见吗?”
皇帝激动的跟两位朝臣争辩着,根本不顾自己尊贵的帝王身份,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在他人面前拼命维护姐姐的弟弟。
沈清欢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原书中对皇帝的那些残暴不仁的描述,还有皇帝死后被后人批判为昏庸无道的灭国之君。+微\趣,小^说+网_ ^无′错.内¨容*
既然她来了,那就不会再让有这般赤子之心的皇帝被百姓误会,成为遗臭万年的暴君。
见时间差不多了,沈清欢站起身来走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从沈清欢站起来时就注意到了,他转过身来看向她,“阿姐,你是要出发了吗?”
沈清欢点了点头,“臣觉得陛下和两位大人对这份计划书没什么意见,那臣就照着上面的做了。”
皇帝连忙说好,就这么办。
“陛下,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到内室,沈清欢放低声音在皇帝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你注意防范,以前是阿姐瞎了眼,错信旁人给你身边放了这么一个祸害,你自己有数就好。”
皇帝深深的看了一眼沈清欢,眼中有着不易察觉的动容,“阿姐,你放心,来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我会小心,你此去多保重自己,其他的让下面人去做。”
沈清欢本想拍拍皇帝的肩膀,但是想到此人是皇帝,抬起的手还是放下了。
皇帝眼神闪了闪,垂着头,有些委屈的抿了抿嘴,阿姐还是跟他生疏了。
沈清欢跟皇帝行了一礼,就转身走出了勤政殿。
去了户部讨要了赈灾的一应物品,跟户部尚书说明缘由,沈清欢就带着物资出发了。
户部的大臣们见玺华长公主真的亲自前往西北赈灾,一个个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可是连将军们都不愿意接弟额差事啊,也就是言侯爷去过一次,但也是经过了血的教训,那年的西北血流成河。
不知道玺华长公主能不能活着回来。
这才是让他们忧心的,一旦玺华长公主在西北出了事丧了命,皇帝定然是要出兵的,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