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还在。
就在这时,舰载传感器捕捉到前方虚空中,一片漂浮的、相对密集的星舰残骸带。残骸种类繁杂,有古老的探索舰,有民用运输船,甚至还有几块巨大的、刻着废弃祷文的青铜结构体。更重要的是,残骸带中心,一颗早已冷却死亡的褐矮星残骸周围,检测到微弱的、稳定的引力源和……**原始物质富集信号**!
“推演:该区域为青铜星云早期未被‘圣域’同化的‘边缘坟场’,物质相对富集,引力稳定,受核心区域法则冲突影响较小。” 洪炉的分析通过静默网络微弱地传来,“建议:建立临时锚地,收集资源,修复舰船。‘新伊甸’……或许可由此始。”
卡西姆望着那片漂浮的坟场,眼中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他深吸一口气,指令传遍静默网络:
“所有幸存单位,航向调整。目标:前方残骸带。启动‘拾荒者’协议。让我们……在废墟上,建立第一个哨站。”
“此地代号:‘微光前哨’。”
六艘残破的方舟,如同归巢的倦鸟,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缓缓驶向那片漂浮着古老残骸的星域。在它们身后,青铜星云中心,晶格暗影仍在黑紫色的悖论崩解中挣扎、扭曲,如同一个被自身秩序渴望反噬的、巨大的宇宙疮疤。而在这片疮疤的边缘,在冰冷的废墟坟场中,一点名为“新伊甸”的微光,终于挣扎着,点燃了第一簇星火。前路依旧黑暗漫长,但突围,已然成功。
火种,将在这片真空的伤疤边缘,艰难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