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飞行100公里大概需要6分钟的时间,而鱼雷跑完10公里,差不多也要6分钟左右的时间。*幻!想?姬/ +免^肺!跃^渎·因此,当第一条鱼雷打中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导弹命中了航母,而没有人想到航母遭到了鱼雷攻击。直到第二条鱼雷射到的时候,航母上的官兵才发现了异常,并且迅速拉响了反潜警报。可是,此时已经太晚了。
在“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发出反潜警报后不到1分钟,“加里波第”号航母中了第一条鱼雷。接着,其他几艘航母也纷纷中招。
下场最惨的还是“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因为第一枚鱼雷就打在了航母右舷中部,而紧随而到的第二条鱼雷几乎命中了同一位置,结果导致航母水下部位严重受损,相邻四层甲板的数十个舱室立即被海水淹没,上百名官兵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当第三条鱼雷命中了这条可怜的航母时,导弹攻击也到达了。2枚以2.5倍音速从高空俯冲下来的“俱乐部”导弹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击中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半穿甲战斗部在砸穿了飞行甲板与下面的机库甲板之后,才在舰体内爆炸。紧接着,3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相继命中了航母的右舷,其中2枚的命中点就在水线附近,造成的损伤不比鱼雷轻多少。最重要的是,第3条鱼雷是在航母的下面,也就是龙骨下方爆炸的。虽然没有直接炸中航母,但是所造成的破坏绝对是最严重的。
鱼雷比反舰导弹的破坏力要大得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鱼雷的攻击点在水面以下,直接打击战舰的主舰体,而不是战舰水上部位,这样就能够造成战舰严重进水,带来的是毁灭性的,不可挽救性的损坏。另外,现代化的鱼雷都可以设置爆炸点,最常采用的就是将鱼雷的爆炸点设置在航母的龙骨下方,然后利用爆炸时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来摧毁战舰的龙骨。海水的可压缩性只有空气的万分之一,传递能量的能力是空气的万倍以上,因此水下爆炸造成的冲击波的破坏力要比空气中的爆炸厉害得多。另外,战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此在设置鱼雷爆炸点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磁引信,利用战舰的磁场来确定爆炸位置。
这条鱼雷造成的损坏是毁灭性的。+看·书¢君· ′追′蕞.芯!章·踕^挨了5枚导弹与3条鱼雷攻击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已经没有救了。10分钟后,舰长就下达了弃舰的命令,此时航母已经严重右倾,舰体开始断裂,已经失去了挽救的价值,如果再不弃舰的话,就将让成百上千名官兵为航母陪葬。
紧接着遭到攻击的是“加里波第”号。在泰国的那艘航母之前,“加里波第”号是世界上最小的航母,其标准排水量刚过1万吨,满载排水量也不过就1万3000多吨而已。这甚至比美国海军即将服役的ddg1000型驱逐舰还要小,比一些国家的大型驱逐舰也大不了多少。可这艘航母的载机能力并不差,甚至比“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还要好一点。可因为战舰排水量过小,又要装下足够多的飞机,那么航母在设计上就必然存在着问题,所以其防护能力与抗沉性能都非常不理想。
在挨了第一条鱼雷之后,“加里波第”号就基本上没救了,就算没有立即沉没,也肯定会被抛弃。可是接下来,这艘航母竟然吸引了2条鱼雷,8枚导弹。光是砸在航母上的“俱乐部”导弹就有5枚之多。结果,这艘航母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就沉没了,全舰850名官兵(标准825人,当时还有意大利舰队司令部的25名官兵)中,只有42人获救,另外808人全部随舰遇难。
而另外一艘意大利的航母,“凯沃尔”号的命运就要好得多了。这艘航母的位置比较靠前,在“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发出了反潜警报的时候,射向它的鱼雷还没有到。随即,航母就迅速规避鱼雷攻击,并且释放了反鱼雷诱饵。而当时攻击这艘航母的两艘潜艇都已经切断了鱼雷的导线,鱼雷进入了自主攻击阶段,因此比较容易受到欺骗与干扰。在几次大角度转向之后,这艘航母竟然避开了4条鱼雷的攻击,其中有3条鱼雷都被诱饵弹给引走了。
躲过了鱼雷攻击的“凯沃尔”号也仅仅只是避免葬身鱼腹。紧接而到的反舰导弹没有放过这艘意大利最大的战舰,也是欧洲第二新的航母。航母上的自卫系统只拦截下了2枚“俱乐部”,接着就被另外2枚“俱乐部”导弹给击中,十多秒钟之后,2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也打在了航母的舰体上。\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
“凯沃尔”号的排水量要比“加里波第”号大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