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游击队神出鬼没,而且得到了占领区内的伊朗民众的支持,美军则是被动防御,因为还要担负起占领任务,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像游击队那样灵活自如的行动。
不管是兵力上,还是装备上,伊朗游击队都处于绝对劣势,可是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美军向哈马丹推进的时候,伊朗游击队成功的牵制住了15万敌军,并且迫使美军将大量的重装备投入到后方的反游击战线上。更重要的是,美军不得不在游击战场上承担巨大的伤亡代价。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伊朗游击队先后发动了数百起突然袭击,打死美军以及其他国家军人2189名,伤8763名,这一伤亡数字占到了同期入侵军队总伤亡数字的四成左右。另外,游击队还摧毁了上百辆坦克与装甲车,击落了数十架美军的直升机与作战飞机。在袭击物资运送车队的时候,缴获与摧毁了近5万吨军事物资,击毁运输车辆上千部。
这一战果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连美军也没有预料到。也正是如此,当美军准备对哈马丹发动全面攻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后勤保障通道竟然如此脆弱。无奈之下,美军只能暂时停止进攻,转而巩固后方。
当时,美军将最先完成整编的第四数步师与第七步兵师派遣到了后方,用于加强占领区内的清剿工作。另外,还出动了第82空降师的一部,在几条主要的公路线上建立了支撑点,专门负责对付游击队。
其实,美军此时采用的战术很类似于当初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采用的战术。在无法全面清剿游击队的情况下,只能够重点保护交通线,这样才能够节省兵力。当初,苏军这一战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现在美军也不得不采用这一战术了。
也正是如此,美军真正能够投入到哈马丹的兵力降低了三分之一,而且作战物资仍然得不到保障。无奈之下,美军不得不扩大库姆机场的容纳能力,准备动用运输机为前线作战部队运送物资。可是从库姆到前线仍然有400多公里,而这一地区的伊朗游击队更为密集。要确保这400多公里交通线上的安全,美军至少还得投入近一个师的兵力。如果考虑到加拉河北岸的伊朗军队的威胁的话,那么美军还得在这边投入更多的兵力。
在美军调整兵力部署的时候,伊朗军队发动了几次有限的战术性反击行动,主要目的还是试探美军是否有能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当时伊朗军队获取战场信息的手段相当有限,往往只能够通过前线游击队反馈回来的消息确定美军的具体行动情况,而无法准确的,及时的掌握美军的调动情况。也正是如此,伊朗军队错过了好几次反击的机会。
到此时,美军实际上已经成了骑虎之势,或者说是进退失据。进的话,攻打哈马丹的难度非常巨大,还没有多少把握。退的话,就永远无法攻占德黑兰,而且还将陷入伊朗后方的游击战场之中。更严峻的是,美军此时已经将能够动用的军队几乎都派上去了,除了留在朝鲜半岛上的第二骑兵师和留在欧洲的第一装甲师之外,美军的主力部队全部投入了伊朗战场,根本就没有战略预备队了。
随着伊朗的全面动员逐步深化,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援助逐步到达,伊朗的兵力在迅速增加。虽然大部分新组建的部队都缺乏足够的训练,但是在防御作战中,兵力优势仍然能够起到显着的效果。
在此情况下,美军攻占哈马丹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可是,美军并没有放弃攻占哈马丹的行动,美军指挥官也清楚一点,如果此时放弃进攻,那么就将一路退出伊朗,丢掉所有的占领区,最终输掉这场战争。
在经过了20天的战役准备之后,美军继续进攻哈马丹。因为抽调了近四个师的兵力去巩固后方交通线,所以美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实施战役迂回,只能继续强攻哈马丹。从战役重新打响的当天开始,美军就将重点放在了哈马丹市区。这里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主战场。
当时,凌天翔他们刚刚离开伊朗不久。只知道哈马丹陷入了血战之中。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伊双方在哈马丹城区内近半年的残酷巷战拉开了序幕。
在这半年时间中,主攻的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一步兵师,第二步兵师与第101空突师一部,与伊朗军队展开了最为残酷,也是最为激烈的城市争夺战。在哈马丹城区,每一栋大楼,每一条街道,甚至是每一条下水道都成为了双方激烈争夺的地点。往往,为了一栋已经倒塌了的大楼,双方会陆续投入数百,甚至上千的兵力,反复争夺数次,使阵地交换数次,最终打得都没有兵力才会停止。
当时,位于市区中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