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荒原谍影 > 第267章 党委会上再起“狼烟”

第267章 党委会上再起“狼烟”

不管是因为什么,杨军的心里都挺难受的。

可是转念一想,梅怡是跟着侯福来来的7520农场,他和梅怡之间的关系已经结束了,现在的梅怡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梅怡了。不见面也好。

单独见上一面又能说些什么呢?倒显的更尴尬。

再后来,杨军也躲起了梅怡。

这样杨军和梅怡就更没有单独见面的机会了。

侯福来见杨军对他的提议没有一点的反应。他的脸色多少有点儿挂不住了,但他又不敢冲杨军甩脸子,毕竟他和杨军的一二把手没有明确的界定。

当初兵团干部处的处长项民来农场宣布他和杨军的任命时。

说由他负责农场的全面工作,杨军负责知青营的全面工作,并没有明确他和杨军谁是7520农场的一把手。

并且在宣读任命书时,把农场党委书记这一职务从他身上拿掉,给了副场长施波。把农场党委书记的职务给了施波。以后他们三个人职务就有点儿微妙了。

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在公共场合,像今天这样的党委会,侯福来对杨军和施波还是比较尊重的。

他见杨军没有搭理他。为了缓和气氛,也为了给自己找台阶下。

侯福来装模作样的鼓了几下掌,说:

“杨军,你给大家讲几句吧,看你对完成兵团生产处下达的任务有什么好的办法”。

杨军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作为农场的党委委员,知青营的营长。在农场党委会上不讲一下自己的看法,确实不合适。

杨军想了想后,侧过身来,对站在右下首的浩林问道:

“浩主任,咱们农场的仓库还有多少犁刀和犁铲?照这样下去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坐在杨军下首的浩林,本是代替一连指导员宋红梅来参加党委会的,没想到杨军会在党委会上问他关于生产方面的事,他有点不知所措。

虽然他是7520农场的老知青,在7520农场没有扩建前。

他只负责农场知青的生活。

杨军问他生产资料方面的事他还真不怎么清楚,挠了挠头。

局促不安的说:

“杨营长,现在库房里有多少闲置的犁刀和犁铲,我还真不清楚,我之前在农场只负责知青的生活。要不这么着吧,开完会后我去库房查一下,完了再向你汇报”。

还没等浩林把话说完。施波把话接了过来,说:

“浩主任,别查了,上个星期,三分场把库房里剩余的犁刀和犁铲都拿走了。

现在库房里连一件多余的犁刀犁铲都没有。昨天我把这事已经向侯场长说了”。

施波说这些话的时候,偷偷的用边眼瞅向侯福来。

见侯福来铁青这个脸没有说话,知道侯福来对他刚才的发言有成见。也就不再往下说了,尴尬的笑了笑。.

杨军见施波和浩林都不再发言了,便又接着说道:

“刚才二分场和三分场都强调各自的困难,对完成兵团生产处下达给我们农场3000亩的垦荒任务信心不足。刚一开始,我的信心也不足,觉得兵团生产处给我们农场下达的垦荒任务有点重。多少也带点情绪。昨天晚上,我无意中看了一张六六年的农垦日报。

报纸上用很大的篇幅,刊登着关于青春,关于创业,关于奉献的故事。

他的主人公就是北大荒的知青第一人杨华。

扬华是北大荒老一代的垦荒人,是北大荒垦荒发起的第一人。

1955年。他带领60名北京青年志愿者来到北大荒的萝北。

用北京青年捐的钱买了60匹马。

用马拉犁垦荒,和咱们现在的情况一样,因为是生荒。地里的树根特别的多。稍不小心,犁铲就飞了。垦荒队虚心向当地的老百姓请教。学习应付特殊荒地的方法。当年他们就开垦出7000亩的荒地。种了大豆,萝卜、土豆,玉米。除了留给自己吃外,把多余的粮都拉回了北京。

第二年,也就是1956年,垦荒队完成垦荒600公顷,约9000余亩。粮食产量19万公斤,垦荒队在北大荒。砍木造房,铺路筑桥,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集体农庄一北京庄。

北京庄现在已经扩充到1300多人,是我们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唯一不亏损农场,为什么他们能克服困难,我们就不能克服呢?况且我们现在生产建设兵团要比杨华垦荒的那个年代不知要强多少倍,他们那个年代垦荒完全是靠马拉犁,甚至是人拉犁垦荒。我们现在用的是750大拖拉机,拉拽着三花犁,五花犁在大荒原上轰鸣。

现在我们一个农建营有300多名知青,还有二十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