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击球声,呼吸声……在空旷的场馆里清晰回荡,显得孤寂而又专注。
一人发多球,两人对练。
彼此相互轮换训练。
陈金的脚步移动,迅捷精准,正反手转换,流畅如行云流水。
每一板都带着沉稳的力量和精准的落点控制,像是在用球拍丈量着球台的每一寸边界,寻找着严丝合缝的掌控感。
而谢名扬的训练,则是以前三板抢攻为主。
摆短后搓长,整个人如蓄满力量的弹簧,猛地启动。
侧身,拧腰,挥臂……一板正手爆冲,带着撕裂空气的呼啸声,凶狠地砸向对面球台的反手大角。
至于林施栋,更多的是正反手摆速训练。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多球热身后。
三人又轮流进行实战对抗。
每一个球,每一个回合,都好像是在比赛场上,打得极其认真。
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后背。
却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直到场馆顶灯的光晕似乎都带上了一丝深夜的寒意。
挂在墙上的电子钟,无声地跳到了“23:00”。
管理员前来催促,以熄灯作为要挟。
三人这才收拾东西,离开场馆。
走出体育馆大门。
深夜的寒风,扑面而来。
激得人一哆嗦。
夜空,被城市的灯火,渲染成了一片橙红。
走在路上,兀自讨论着刚才训练的心得和技战术。
……
次日。
上午十点。
大运中心体育馆。
训练馆。
所有参赛的国乒队员,以及教练,都已集结于此,列队站好。
空气肃静,氛围凝重。
刘国良站在队列最前方,目光如电,缓缓扫过现场每一个人的脸庞。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
然而,往那一站,一股无形的压力,便笼罩了整个场地。
“新加坡大满贯,大家辛苦了,所以元宵节放了大家几天假。”
刘国良的声音也不高亢,却字字铿锵,撞在四壁上,似有回响,“但现在,放假回来,就该收心了。”
“从踏进这个门开始,你们的脑子里,你们的心里,你们的每一滴汗水里,都只能有一个东西——比赛。”
“这次亚洲杯,家门口的比赛,不容有失!”
“面对外协选手,不管对方强弱,都要敢于拼刺刀!”
“无论男队,还是女队,我要看到的,不仅是过程,更要结果!”
“让三面国旗,在咱们深圳的大运中心,同时升起!”
“听明白没有?”
最后一声,如含雷霆。
“明白!”
众人齐声回应。
整齐划一的吼声,在训练馆里轰然炸响,震得空气都嗡嗡作响。
“有没有信心?”
刘国良厉声喝道。
“有!”
吼声更加雄壮。
“很好。”
刘国良满意地点点头,脸上的线条,终于柔和了些,“开始训练。”
接下来两天,场地适应训练。
体能储备、多球强化、技战术套路演练、针对性模拟对抗……从早到晚,灯火通明。
“落点!落点再刁一些,盯住中间位!”
“发力集中,核心别散!”
“衔接要快,连续要稳!”
……
击球的脆响,球鞋的摩擦,教练的吼声,队员的喘息……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响彻场馆。
转眼来到2月18日。
下午两点,抽签仪式。
这次亚洲杯,乃是疫情停办数年的首次重启。
为了吸引更多球迷关注,与之前相比,赛制上做了极大的调整。
以男单为例。
共有三十二名选手参赛。
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四人,遵循同一协会选手回避原则。
小组内进行单循环赛,每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
小组前两名晋级十六强淘汰赛。
作为一号种子,陈金自然而然地率先被分在了第一组。
压力,从抽签开始,便给到了现场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