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名扬和陈金的那场“友谊赛”,王力勤并未亲眼目睹。
可仅从“五局三胜、只拿到三个小局分”的比赛结果,就能管中窥豹。 两人实力,确有差距。 而且,这样的差距,绝非短短两天的突击加练,便可弥补。 在仔细询问过陈金测速情况以及整个比赛过程。 “也幸亏你心高气傲,提前跟陈金打了这场友谊赛,知道了彼此间的差距。” “不然的话,到时候选拔赛突然遇到,被他这么一虐,你的心态可就彻底崩溃了。” 王力勤抽丝剥茧,再加上自己老道的经验,分析总结,给谢名扬做了针对性训练。 首先就是台内球的问题。 应付办法很简单,“对方是直板,台内天然优势,所以不要跟他在台内过多缠斗。” 其次,反手防守。 身为“二王一马”时代的王者之一,王力勤的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是在跟直板争锋。 更重要的是。 每个直板,打法风格迥异。 因此,对付直板,王力勤颇有心得。 随着器材的不断改动,与横板相比,直板虽然引入横打技术,仍有两大明显劣势。 正反手衔接! 反手连续! 特别是反手连续,难以跟横板相抗衡。 遥想当年,“直板横大宗师”、“两面重炮”的王浩,在09年横滨世乒赛上,以反手连续暴拉,甚至能跟王力勤的正手硬刚而不落下风。 然而。 后来的事实证明,直板横打反手连续,强的只是王浩而已。 横打技术,纵然先进,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乒坛的反手体系。 可直板修炼,对手指手腕的要求也更高。 王浩之所以能够拥有凶悍的反手连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他个人的天赋和身体素质。 自王浩退役后,整整十年过去了,直板横打,出道即巅峰。 即便后来又出了个“黄金左直”许炘,在横打方面,终究还是无法企及王浩的高度。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王浩那样的铁手腕。 更何况。 陈金这年纪,手臂和手腕的力量,都不能同日而语。 在abs塑料大球时代,反手的单板质量再高,如果没有连续,照样是白搭。 基于此,王力勤给谢名扬安排的真正战术便是——想方设法,不惜代价,死压陈金的反手位! “直板的反手我太了解了,放眼当今世界乒坛,根本找不到一个能有王浩那般质量的反手连续。” “所以,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压他反手,甚至无需主动发力,退台防守,他自然而然就会失误。” 当然。 除了这个战术以外。 眼前这场比赛,于谢名扬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找回自信! 先前交手,被陈金虐得太狠,谢名扬至今心有余悸。 尤其是对陈金的正手爆冲。 简直就如同噩梦。 虽然谢名扬嘴上不说,可内心深处,早已阴霾笼罩。 幸好王力勤察言观色,从谢名扬的言行神情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大球时代,再爆再冲的球,又能爆冲到哪里去。” 王力勤如是评价。 陪练时,他甚至让人找来了有机胶水和膨胀油。 刷油灌胶之后,这才亲自上场。 那上手爆冲的力量,功力丝毫不减当年。 两天的训练,让谢名扬逐渐适应了大力爆冲的反手防守。 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经验心得。 1:3。 比分落后。 谢名扬非但没有气馁,反而信心增涨了不少:“王主任说的没错,往后退台,防守自来。” “再爆再冲的球,只要积极退台卸力,都能防回去,不至于被对方一板过。” 深呼吸。 谢名扬心中的阴霾,顿时消散了许多。 眼中光芒,愈发炽盛。 “接下来,便是想办法死压他反手了。” 谢名扬手握乒乓球,心中早已定好策略。 往手心吹了吹气,转睛一睨,但见陈金早已做好接发球的准备姿势。 抛球。 离手高于十六公分。 等到乒乓球往下坠落,谢名扬抖动手腕,球拍如钟摆。 逆旋转发球。 乒乓球裹挟着强烈的逆旋转,越过球网,飞向对方中路偏左的落点。 陈金颇为稳健,上步摆短。 “不过多纠缠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