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多亏了贺老弟呀,这么快就安排许褚去布防了,那自己也能好好地先喝上一喝。
两个人一口酒一筷子菜地吃了起来,来了这里不尝尝贺老弟亲手做的菜,不喝个半醉,一般也没法从贺文渊嘴里套出什么来。
酒过三巡,曹操终于开了口:
“贺老弟啊,你比我们都了解主公啊,你说的那些计谋方针,跟主公不谋而合呀。”
“今天的战局和你预料的一模一样,听他们说,主公打算乘着这股劲头一举攻入冀州城。”
曹操试探着,“你猜,接下来主公会怎么做呢?”
曹操尽力装得自己和这件事没啥关系,纯粹是好奇而已。
贺文渊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嘛。
这一战袁绍虽然大伤元气,但是别忘了人家基数大,物资充足,就算逼到这种田地,他仍有大把机会反败为胜。
听说,袁绍退居官渡营寨后,立刻下令修建了其他两个营寨,与大营相互呼应,互为犄角。
袁绍大兴土木,挖沟建箭塔,明眼人都看得出,虽然短时期内他不会在大规模调兵遣将出来晃悠了,但是肯定暗地里重整军心。
袁绍的四州皆是富饶之地,光是前线粮草就两百多石,更何况是各地的屯粮,不可计量。
而反观曹军的粮库,也就顶多撑一个月左右。
这次算袁绍走运,本来想一鼓作气拿下他项上人头,却被他逃了,这下放虎归山,有些不妙了。
不过贺文渊还是忍不住吐槽,什么叫主公和我不谋而合,明明就是抄我的答案!
“那你说说主公接下来会怎么做?”
曹操被点名,急忙摇头,“哎呀我怎么能猜到主公的动向呢,他一向英明神武、高深莫测,我哪有他的文韬武略呀,这我可猜不到。”
曹操谦虚了一番,贺文渊满脸黑线,厚颜无耻啊!
曹操见贺文渊面色不佳,心想,还是发表一点见解吧,免得又被嫌弃了。
就算被打脸,也能衬托贺老弟和主公(他自己)的英明。
“依我拙见,此次我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可以退兵许昌,毕竟袁绍刚刚损失重大,肯定不敢追杀!”
“只要我们熬到了秋收,攒足了粮草,就能与他死耗到底!”
这老曹老想着秋收秋收的。
贺文渊道:“我要说,如果主公照你说的这么做,必败,你可信?”
“啊?”
曹操目瞪口呆,其实刚才在和他们几个商量的时候,除了荀彧,其他人都认同自己的这个想法。
“我问你,主公为什么选在官渡开战?”
“因为.这里是冀州与兖州的关键通道。”
“那假如这时我军撤兵,而袁绍不退反进呢?”
“等到我们撤走了军队,他就能兵分多路进击许昌、颍州、豫州等地,这时正好能发挥出袁绍兵马众多的优势了。”
曹操也才能想过这个问题,是真的想过!但他也知道,目前自己的军队粮草即将耗尽,实在是不能再拖,强攻不行,撤军不妥,那到底该怎么做?“贺老弟,你说,此番岂不是要陷入绝境了?”
曹操紧张德看着贺文渊。
贺老弟,求你救我!听着曹操的话,贺文渊认真思考起来。
整个官渡之战是怎么样进行的?他要好好想想。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再耐心等上一段时日,许攸就回来投靠曹操,并献上火烧乌巢一计。
但是现在的一切已经偏离历史轨道的,按照时间,目前的官渡之战就比历史上原本的官渡之战早了近十年,所以不能按照原本事情演变进行预测。
这种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的事,有些不靠谱。
贺文渊迟疑了一会,还是打算在这个基础上推算一下。
“老曹,袁绍的粮草都放在哪里你知不知道?”
曹操早也想到了粮草的问题,毕竟现在要以少胜多,战略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掉对方的粮草。
其实她也想过这么做,但是得到情报后这个计划打了水漂。
“我听主公议事时提到,袁绍的粮草目前都囤放在黎阳城中。”
“黎阳?”
贺文渊不敢相信,“不应该在乌巢吗?”
这回反而轮到曹操震惊了。
因为他知道,本来袁绍的粮草是囤在乌巢不假,那里离这边有五十多里的路程,背山环水,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