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专病门诊……”
“杨鑫啊,你怎么突然设立了这样一个门诊?”
艾道昌今天坐诊,结果一来民医馆,就瞧见亥字门诊下面挂了个“白血病专病门诊”的牌子。
很显然,这应该是临时挂上去的。
杨鑫给艾道昌解释了一番顾永明几人来医馆的事,后者也是明白过来,杨鑫显然是想借着这个专病门诊的牌子,来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
但不得不说,这个牌子的效果也绝对能起到作用。
只是白血病可并没有那么好治啊。
艾道昌问,“你治的那个白血病患者好了吗?”
杨鑫摇摇头,“没有,只是暂时将各种症状都消除了,患者第六椎还有压痛,随时都有可能复发。”
艾道昌道,“也就是说,你可以把白血病患者调理到各项数据的检查都正常,但短时间内达不到彻底根治的地步?”
杨鑫道,“嗯,虚劳之症还是挺麻烦的,不过小孩阳气足,心思也没那么重,不出意外的话,根治的几率很大。”
艾道昌颔首,有些人的病之所以久治不愈,就是因为步入社会后,欲望、压力都很大,使得很多人身不由己,无法掌控自己的行为、作息和健康的生活状态。
虚劳这个病本身就得靠养,只有养好了正气,病才能得到根治,小孩子没有太多的压力和烦恼,恢复起来要比成人更快一些。
艾道昌笑道,“如果能治到仪器检查毫无问题的程度,那在成都可就能扬名了。”
整个成都,能够治疗白血病的中医,民间不知道,但医院里,就三个。
一个是季红阳,一个是已经退休了的老中医,陈朝祖,还有一个则是简阳市中医院的八十岁老中医,温国仁。
三人中,只有季红阳还在医院,另外两个均已退休。
但很多白血病患者基本上找不到他们三个。
季红阳本身就不是专门治疗白血病的医生,有患者得了白血病,也不会找他挂号。
退休的两个老中医就更是难寻了。
成都这块地界,中医敢挂出这个白血病专病门诊招牌的,可以说就他一个。
但凡杨鑫水平够,那么治好一两个白血病人,他就足以在成都扬名。
杨鑫笑道,“扬不扬名的不重要,先看看能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医馆看病吧。”
艾道昌笑道,“恐怕再过几天,这民医馆要人满为患喽!”
他干中医那么些年,太知道一些患者的心理了。
很多人在得病之初,都不会来找中医,或者就算找了,也因为没有碰到好中医,从此便不再相信中医。
但等到病情危急,医院彻底无法治愈后,就会再次想到中医。
这个时候,就会来找中医碰碰运气。
白血病是绝症,尽管国内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在医疗资源上很丰富,一些不算特别严重的白血病,还可以用药物吊一吊,但是在成都这个地方,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都是无药可医的。
医生知道,患者也知道。
如果中医在这个时候亮出招牌,那么不仅仅是会吸引到白血病患者,还有其他的绝症患者也会过来试试。
这就很考验医馆的水平了。
这波要是能接下来,民医馆就可以真正立足,并且会以极快地速度发展壮大。
如果接不下,那口碑都会大打折扣。
当然,在治不好就退款的制度下,民医馆也不会遭到太多人的谩骂。
即便是疗效不尽人意,也会留住一大批患者。
只能说杨鑫这次借中心医院三位医生要搞论文的契机,选择变相传播医馆的办法,的确是利远大于弊。
艾道昌不得不佩服,杨鑫不仅医术了得,这心眼子也是一点都不像学生。
看似没有跟顾永明他们要好处,实则在事情还没办好前,就已经拿到好处了。
不论这个研究是否能成功,民医馆的名声也是注定要打出去了。
……
三天后,顾永明跟科室主任颜岳商量了这件事,结果后者答应的十分爽快。
不仅同意将科室里的白血病患者拉到民医馆去做联合诊治的研究,还主动向副院长申请了研究经费。
一开始顾永明还有些纳闷,颜岳虽然一向好说话,平时也特别照顾他们,但这个事一点阻力都没有,甚至谈及民医馆时,颜岳明显表现的极为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