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七点,杨鑫二人终于抵达了潜江站。
车站门口,苏钰的爸妈开车过来,热情地将二人接上车。
全程没把杨鑫当外人,关系亲的就像是自己的儿子。
不过两人在长辈面前没有再继续牵手,显然还是有些不太习惯。
车上,苏钰爸妈还想让杨鑫去他们家吃饭,因为算准了两人到达潜江的时间,所以早早地烧好了饭菜。
但杨鑫还是拒绝了,因为当他把自己要回家的消息告诉爷爷奶奶之后,奶奶也烧好了饭菜。
尽管他在电话中反复强调不要等他吃饭,可杨鑫清楚,无论他怎么说,奶奶都会等他回家才会动筷。
以前不懂事,还总觉得奶奶这样挺烦的,饿了就吃呗,干嘛要一直等着自己。
懂事之后,杨鑫也逐渐明白,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习惯了一辈子为子女遮风挡雨的他们,,所以,偶尔一次被需要的感觉,他们才会那么的珍惜。
咔!
钥匙插入,房门打开。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二老齐刷刷看向门口。
杨鑫提着行李箱笑嘻嘻地走了进来,“奶奶,我饿了,还有饭吗?”
爷爷奶奶连忙从沙发上站起来,笑容格外灿烂,“有有有……”
奶奶去厨房把热着的饭菜端出来,爷爷则过来给杨鑫提行李。
杨鑫放下背包,也很快走进了厨房,给爷爷奶奶盛饭。
半年没见,三人有聊不完的话题。
一会聊着杨鑫在学校里的事,一会聊聊奶奶半年来的麻将风云,但更多的,还是二老的健康情况。
奶奶的风湿早就被他调理的差不多了,这半年来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爷爷的冠心病也明显好了不少,自从杨鑫开始治疗后,便再没有出现那种心绞痛的情况。
再加上两年多来,爷爷一直坚持撞墙锻炼,现在的心血管情况已经相当不错了。
吃过饭,聊了会天,杨鑫也有些累了。
洗漱完跟苏钰煲了个电话粥,杨鑫便早早睡下。
第二天一早,杨鑫六点多起床,在家打了一遍八部金刚功,浑身热乎乎地出门了。
不多时,他便来到了弘仁堂。
刘继阳赫然就在医馆内整理着杂物。
“刘医生,早啊。”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刘继阳一愣,抬头一看,瞧见杨鑫笑眯眯地站在医馆门口,他立刻大笑,“你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跟我说一声?”
杨鑫笑道,“昨晚回来的。”
刘继阳笑道,“怎么样,学校学医的氛围如何?”
杨鑫笑道,“挺好,您呢,这半年忙吗?”
刘继阳苦笑,“何止是忙啊,自从你走后,这医馆每天都有人过来问,小杨医生怎么不在啊,还有的老熟人直接当我面说,我扎针水平没有你高,气人不?”
说完,刘继阳指了指医馆内的一面墙,“你看,那挂着的三面锦旗,是在你上学之后患者送来的,算上之前的锦旗,你两年不到,就弄了五面,抵得上我干七八年了。”
说是两年,实际上杨鑫在他医馆干的时间,连半年都没有。
刘继阳自然是羡慕不已,要知道,在杨鑫这个年纪,他别说要锦旗了,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杨鑫笑道,“那我接着帮您几天?”
刘继阳大喜,“你要是有空那可太好了。”
杨鑫在的那一年多,弘仁堂的口碑提升了不少,连潜江周边城市,像天门、仙桃,甚至是武汉,都有人过来他这看病。
当然,有看好的,也有看不好的。
特别是杨鑫上学后,弘仁堂的医疗水平就下降了一个档次。
很多患者过来,都有一些急症,方剂的话,疗程长,见效慢,远不如针灸好使。
可刘继阳学了一年多的针灸,也只是能处理一些感冒发烧,或者头痛、牙痛等情况,再复杂一些的急症就没招了。
“杨鑫?你回来了。”
就在这时,医馆外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杨鑫回头一看,竟然是马老师。
半年不见,杨鑫发现马老师变了,给人的精气神完全就不像是个癌症晚期的患者。
肺癌晚期撑两年多,身体看上去完全没有恶化,反倒是比两年前更好了。
“马老师,你身体怎么样了?”杨鑫道。
马文材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