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期末考试不同于高中,没排名,只要及格就行。
这对杨鑫来说,基本没有难度。
考试结束后,付应焻等人也各自回家,只留杨鑫一人在宿舍。
杨鑫也没闲着,和往常一样,坐坐诊,看看书。
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研究五运六气。
“运”,是运动,转动的意思。
“五运”,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简称。
木、火、土、金、水,在地为五行,在天为五运。
五运是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再配合天干的阴阳作为理论工具,以此来分析每年的气候正常变化和异常变化。
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气候的总称,它们是由天地的阴阳消长和五行迭生而产生的。
五运六气是运气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而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
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黄帝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
杨鑫在研究这些东西的时候,便发现,古代的中医其实在千年前就一直遵循着一个理论,“气一元论”。
中医治病,“气”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仅代表着物质,还代表着精神、情绪。
一个人生气,气的走向会不同,一个人抑郁,气的走向也会不同,情绪对气的影响,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但近代科学把人文与自然科学分开,使得现在的人谈及科学,总会忽略人文,是以,现在的医学基本不研究气的精神,而只研究气的物质。
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其实是用一条腿在走路。
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西医,因为解剖学、外科手术在以前本身就是中医的一个分支。
比如眼科手术,唐代有一本医书名为《外台秘要》,其中就记载了金篦术,也叫金针拔障术,专治白内障。
1975年,中医眼科专家唐有之,就用金针拔障术,仅十分钟,便治好了教员的白内障。
东学西渐后,西方科技发达,这才丢掉了古早只会放血灌肠的西医,然后将解剖学发扬光大,又从明末名医吴又可的《瘟疫论》中得到启发,对病毒细菌有了更深的研究,从而诞生出了病毒学等一众医学知识。
仅从黑死病就能够看出,那个时候西医还非常落后,因为黑死病在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这段时间,让欧洲死了两千五百多万人。
直接让欧洲人口锐减三分之一。
中国三千年来,经历了大大小小共计五百多次瘟疫,却从未有一次达到欧洲这种死亡规模。
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医已经丢掉了外科手术,的确是相对落后于现代医学。
可中医的理论却是超现代的,它不落后,而是先进的可怕。
杨鑫在研究了五运六气之后,才逐渐对“天人合一”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也明白了为什么《黄帝内经》要将人体脏腑结构、气血运行与天地日月、二十八星宿运行规律联系起来。
人是一个小天地,宇宙是个大天地。
宇宙的运行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变化。
如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便提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海潮图序》也有记载“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谁从往之。”
如果月亮可以影响地球上的海水,那为何不能影响人体的水呢?
月亮可以的话,太阳呢?
木火土金水五星呢?
天上二十八星宿呢?
古代天文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学科,杨鑫越学越觉得总结出这些知识的古人真的太厉害了。
没有任何高精尖的科学仪器,却能够研究星辰大海,从而找出规律,指导人们生活。
特别是二十四节气,几千年了,依旧准的可怕。
“你放假不回家吗?”
图书馆内,正在看书的杨鑫耳旁传来一个声音。
待到杨鑫转头时,便瞧见严欣然正巧路过。
杨鑫笑道,“过几天再回。”
严欣然道,“等人吗?”
杨鑫点头,“是啊。”
严欣然笑道,“女朋友?”
杨鑫道,“嗯。”
严欣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