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回生国医 > 第174章 去广东试试?

第174章 去广东试试?

门诊结束,许泽便将众人带到了早已定好的餐馆。

吃饭的同时,吕任和也跟杨鑫聊了很多。

比如跟谁学的医,学了几年,怎么学的,跟诊了多久等等。

要不是杨鑫说自己外公已经过世,估摸着这位老中医还想着跟他外公唠唠嗑。

通过聊天,杨鑫也对吕任和了解了不少。

耿直,热心肠,且对中医的未来无比关切。

有时候说着说着,嘴里会蹦出两句“我师父当年怎么怎么……”之类的话。

看得出来吕老对于自己的师父,那是真的崇拜不已。

谈及兴奋处,吕老还给杨鑫讲了当年的废止中医案,他师父的好友曾因为这个事,与西医打过擂台。

也就是找十二个发热病人,西医先挑六个,剩下的全给他。

结果很明显,吕老师父的好友完胜,六个病人第二天全部退烧,西医治的六个退烧后又反反复复不见好。

那次也是罕见的一次中西医较量。

之后再也没有,也不敢再有了。

法案虽然没能生效,但中医也失去了办学资格。

因为中医不科学,传播中医属于传播封建迷信思想,中医必须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科学,否则就不准办学,不准叫学校,要更名为传习所,不列入官方教育系统。

于是乎,中医界的前辈们就开始学习西医,学习科学,为了证明中医是科学,还将经络跟西医的神经系统靠拢,以至于那段时期的中医,逐渐演化成了四不像。

这段历史,像极了废除汉字。

那时国家积贫积弱,国人彻底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只想着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来拯救国家。

这没有对错。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也在国家日益强大的路上,明白了一个道理。

中国输,是输在科技,而不是输在文化。

中医亦是如此,医学方面从没输过,只是输在了科技。

如果中医能够做到没有科技能看病,有了科技之后,看病比现在更强,那未来的道路自然更加宽广。

杨鑫的标准化诊疗系统,就是中医利用科技的第一步。

这也是吕任和看到的未来。

如果中医能够利用科技来批量制造合格的中医,那么凭借着中医整体观的医学知识,那将是如虎添翼。

只凭这一点,吕任和便说什么都得支持。

“杨鑫啊,你对中医馆有没有什么规划,比如,多少年覆盖整个成都?”

饭桌上,吕任和笑眯眯地看着杨鑫。

然而他这句话一出,立刻让气氛安静下来。

多少年覆盖整个成都?

您这话可就有点夸大了吧。

成都可不小啊,覆盖一个市,那得开多少家中医馆?

杨鑫笑道,“计划是两年,在成都开二十四家,成都有十二个市辖区,每个市辖区有两家即可。”

许泽等人讶异地看向杨鑫,他们没想到杨鑫还真考虑过,而且,时间居然只有两年。

两年在成都开二十四家中医馆,这个难度可有点大啊。

吕任和却是根本不惊讶,“两年……也还行,一个中医馆的话,配备多少中医师?”

杨鑫道,“这个暂时还没有考虑,中医师当然是越多越好,有了标准的诊疗系统,缺的就是人。”

吕任和道,“那高水平的中医呢?这可不是你想招就能招到的。”

杨鑫道,“暂时只能请我们这边中医院的老师前辈过来顶一下,同时我也打算高薪聘请一些有实力的老中医,只要他们能来,三倍工资我都开得起。”

吕任和笑道,“还是很有魄力的嘛。”

他也明白,以中医馆+附加产业的模式下,中医的工资就算翻两番,成本也不会高太多,一个高水平的老中医入驻,口碑加疗效带来的品牌效应,会让附加产业产生更多的盈利空间。

只要杨鑫舍得钱,请来诸多能治疑难杂症的老中医,那他们带来的价值,将会是十倍,百倍。

吕任和本来还担心杨鑫会省钱,现在,这点疑虑也被打消了。

“下午我们就打算离开成都了。”

嗯?

吕任和话锋一转,让杨鑫有些摸不着头脑。

杨鑫道,“您刚来就要走?怎么说也得让我们多招待几天才是啊。”

吕任和笑道,“我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