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因为某个病住院了个把月,那段时间只能躺在床上,又没法玩手机,等出院后,居然发现自己戴眼镜不适应了,之后去眼镜店测度数,竟然发现度数下降了。
所谓久视伤血,这其实就是因为换了个环境后,用眼的时间少了,住院又养好了血,视力恢复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不过正因为毁坏简单,而修复困难,是以,很多人都觉得视力是不可逆的,永远也没办法恢复。
哪怕方法摆在他面前,也只会闭着眼睛说,假的。
陶旭听完杨鑫的话,立刻牢记在心里,“嗯,医生,我记住了。”
杨鑫随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电脑中开出了一个药方。
益黄散。
这个药又称补脾散,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子,专门治疗小孩子脾胃虚弱的方子。
六味地黄丸就是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这本书中记载的很多方子,都是治小孩的,什么小儿黄疸啊,吐乳啊,初生下吐,惊痫发搐等等,都有药方可治。
要知道,在古时候,小孩是最难治的一类患者,因为他们根本不会跟你配合。
特别是那些几个月大的婴儿,望闻问切中的问诊直接无效。
你问他,他能搭理你吗?
所以,在古代,能够给小孩看病,还把小孩的所有病症都研究出来,摸索出对症的方子,无疑都是中医中的高手。
“喏,这个药,一天一副,煎好之后饭前喝。”杨鑫道。
陶旭接过处方单子,连连感谢,“谢谢医生,谢谢医生。”
唐红霞也是万分感激,双手合十,轻轻给杨鑫作揖。
他们夫妻俩过来,根本没想过这里的医生还能治近视。
光是能治好看东西反着的毛病,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结果杨鑫还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尽管现在他们还不知道有没有效,但刚才杨鑫几针扎下去,就让他们儿子的毛病好了,这样的医术,他们如何不信?
吕任和坐在杨鑫身后,在他开方的时候,便已经看清了药方。
当看到杨鑫开的是益黄散后,他也有点惊讶。
因为这个方子只出现在一本名为《小儿药证直诀》里,这是中医儿科的教材鼻祖。
只有那些专门治疗小儿疾病的医生,才会仔细去研究这本书,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中医能做到粗浅地看一遍,就已经不错了。
杨鑫不仅看过,还能瞬间将方子开出来,关键开的还恰到好处。
因为脾虚的方子有很多,但不一定都适用,比如被广泛运用的小建中汤,它就是治疗脾虚的,但一般情况下,脾胃虚寒才会用这个药。
这孩子明显还达不到脾胃虚寒的地步。
如果让他来开方,他第一时间不会想到益黄散,而是桂枝汤。
这个经方被称为天下第一方,可不仅仅只是治疗感冒,它还可以调理脾胃。
当然,杨鑫的益黄散也很不错。
中医就是这样,答案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一个病,可以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治疗方法,只要辨证准确,都可能是对的,就看中医自己如何理解。
吕任和看着离开的一家三口,再次看向杨鑫的眼神,多了几分欣赏。
这孩子的确有水平,针灸不弱,经方也涉猎极广,这个年纪就有如此水平,全国也找不出几个啊。
看来……
“诶,你怎么插队啊?”
就在这时,门诊室外忽然一阵响动。
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个老太太没挂号,便冲进了门诊室。
“杨医生……”
来人似乎有些焦急。
杨鑫见状,神情也有些不悦,坐诊这么些日子,他还是头一次碰到忽然闯进门诊室的患者。
不过仔细瞧见来人的面孔后,他却是一愣。
“是你?”
徐杨呼吸有些急促,像是匆忙跑来的一样,“杨医生,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我妈,我妈刚确诊了肺癌,这个病……”徐杨哽咽了一下,“杨医生,你救救我妈好不好,你连银屑病都能治,肯定有办法的对不对?”
来人正是杨鑫此前治过的银屑病患者。
而站在他身旁,似乎有些六神无主的老奶奶,应该就是他的妈妈。
当众人听到他这番话,尤其是“肺癌”二字时,门诊室外瞬间显得有些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