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回生国医 > 第120章 拜师国医提前了?

第120章 拜师国医提前了?

让大三大四大五的学生去医院见习,现在,就从大一开始,让他们选定老师,跟着查房,抄病例,抄药方,走一走师承路线。”

“等到大五的时候,直接取消一部分理论课程和非必要的考试,让他们直接去实习,那些七年制到九年制的学生也一样,从大一开始就见习,各位觉得这个改变怎么样?畅所欲言啊。”

增加学生的临床时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建议。

古代学徒跟师,也是天天跟着师父出诊,做的工作也只有简单的拎医药箱,抄方子,抓药,而且这种跟师,起步就是五年。

五年之后,师父才会教徒弟医理知识。

大学则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反着来的,先学知识,再上临床。

罗绍明这个提议,又与古今不同,他是既要学生学知识,又要学生同时上临床。

如果说成中医的学生们要是听说自己从大一开始,就得被学校剥夺二十天的暑假时间,估计背地里要把罗绍明骂个半死。

一个老师听完后,立刻发言,“罗校长,这个提议恐怕不妥,学生连中医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盲目上临床的话,绝对会对中医格外抵触,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古代师承制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想要让现在的学生跟学徒一样,枯燥乏味地跟师抄方子抓药,应该没多少学生愿意干。”

另一个老师反驳道,“彭老师说的有道理,但罗校长说的是暑假的二十天,经过两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学生们绝对是懂得了一些中医知识,这个时候上临床的话,反而可以让他们巩固已经学到了东西,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

话音落下,又有一个老师开口,“在座的各位都学过中医,试问,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个时候急于把他们推到临床,肯定会让他们手足无措的。”

这话一出,马上就有老师不认同了,“我觉得推他们上临床,也并不一定是让他们学到什么,而是体验中医看病的那种氛围,很多学生基本没见过中医怎么看病,有一些学生更是满脑子西医思维,学个两三年,发现一点收获都没有之后,就还是觉得先进的医疗设备比中医的望闻问切更管用,完全不相信中医学精后的奥妙所在,这么培养下来,有意义吗?”

老师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也是将这个问题讨论的更加深刻。

对于要不要将学生过早的推上临床,大家基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罗绍明见状,只能将目光落在四位国医身上。

“廖老,您觉得呢?”

廖一鸣笑道,“罗校长,不如先从李斯炽班开始?我认为你这个提议非常不错,但是现阶段咱们也没这么多老师带学生,跟师的人一旦多了,就跟学校里的教学没什么两样,大家都是人,精力有限。”

“往后可以慢慢规定一部分时间,让这帮孩子滚动式见习,每搁二十天换一批,这样一来,临床上的老师既能每天只带两三个学生,而学校里的学生也都能够有机会上临床,你看怎么样?”

嗯!

当听到廖一鸣这话,刚才还争论的老师们,此刻也都初步达成一致。

先从九年制中医学的学生们试验,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折中方案。

罗绍明笑道,“好,就听廖老的,那这个提议暂时就先这么决定,更细致的方案,办公室拟一个详细的计划。”

办公室主任陈晓宇道,“好的。”

罗绍明道,“那就开始第二个议程,咱们成中医最近几年的影响力下降的有点快,报考咱们学校的学生较之往年少了百分之二十几,这个数据可就太不容乐观了,如果不尽力提升成中医的影响力,往后的报考人数只会更少,这可不利于咱们院校的发展。”

生源永远是一个大学最重要的东西。

有人,才能支撑的起一个产业。

中医大学可不仅仅只是教育这一个属性,它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这些领域都能创造商业价值,以及就业岗位。

生源多,才能维持这些产业价值,从而在各方面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不过当罗绍明说出第二个议程后,在座的各位一时间都没说话。

他们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拿出解决方案。

提升影响力这件事太复杂了,根本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良久,终于是有一个老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罗校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