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医一定要扯上道呢?
很简单。
中医最厉害的思想不是治疗疑难杂症,而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道家的养生学说,其实就是治未病的理念。
再者,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本就是中医和道家的基础学说。
只是一个研究人,一个研究人和天地万物。
可如果中医只是单纯的研究人,这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人生病,除了有自己的原因之外,还有天地的原因。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便有这么一句话,“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五日称为候,三候称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
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
一年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中再分候。
所以说,不知当年客气加临,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好医生。
这便是中医为什么要学习五运六气的出处。
当然,即便是不学这些,依旧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医生。
但想要成为大医,这是不可不学的知识。
甚至于,熟练掌握了五运六气之后,还能根据年岁推断哪一年会集中爆发怎样的疾病。
这可不是玄学。
杨鑫记得很清楚,他老师季红阳说过一段话。
五运六气算的是天时,是整个地球的气候趋势,它能预测在某个时间段,某种气候会集中,从而造成局部偏性,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中国哪个地方湿气比较重,在这里的人会更容易生什么病,至于生病的人有多少,传播的有多广,就很难判断了。
换言之,五运六气算的是环境,如果有人为因素,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疾病的危害会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成倍增长,这是五运六气算不到的。
那么学会了五运六气的医生到底有多强呢?
就拿赵明中的腰痛来说,如果不懂五运六气,不知道夏属火,通于心,夏季心火易旺,可借天气来弥补放血之时,患者心气不足的情况,那么疗效就会大打折扣。
若是冬季放血,甚至还会伤到患者的身体,因为冬属水,通于肾,本身就是心火最弱的季节。
而这,还只是五运六气最基础的东西。
五运六气还可配合针灸的子午流注,运用各种开穴之法,往往很多复杂的病,都可两三针便有奇效。
所以,气候,时辰,对于一个中医来说,也是治病的手段。
这一点,外国人倒是比中国人更懂。
西方的时间医学之父,就曾花三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出了疾病的七日节律,享誉全球。
可这玩意,医圣张仲景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了。
伤寒论中便有这么一句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属七,阴属六故也。”
这就是得了感冒之后,去诊所治也是六七天好,不治也是六七天好,区别只在于不治的话,前两天会特别难受,打针就会稍微好点,其实本质还是靠身体的七日节律扛过去的。
而且,中医不仅仅有七日节律,还有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等等。
这些全都源自于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运六气!
可见,光是医学上的研究,古人就经历了不知道多少代人,否则怎么能有三百六十年节律出现呢?
……
习道、养猪、治病、聊天……
杨鑫的日常被填的满满当当。
老道没有教杨鑫太多知识,每日四点的早课,也只是诵读一些道家的典籍。
杨鑫偶尔有不懂的地方也没有急着去问老道,他知道这是一个过程。
很多知识,读个一两遍,你是看不懂的。
哪怕问到了答案,也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
只有先记下,日日诵读,慢慢体悟,待到有所感时,旁人一句不经意间的点拨,便能豁然开朗。
这便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