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肃王时刻想要北上进入中原。¢E.Z.小′税!枉? -免,肺/阅¨独~
而豫州就是荆州北上中原的最大拦路虎。
因而,一旦豫州出兵意欲攻占徐州全境,荆州十有八九会在背后捅刀子。
守住邓州,就等于是守住了岐州,等于是截断了荆州北上中原的道路。
这也是廖方远等人坚持守卫邓州的主要原因。
而徐州,局势太过于复杂。
徐州六郡,豫州占其四,占据着绝对优势。
只要今年兖州崔氏没有出兵攻打徐州,江南豪族没有胆大妄为北上,那么明年或者后年再出兵收复徐州全境亦是不迟。
孙南寻出列,道:“在下亦是赞成守卫邓州。诸位可别忘了,如今蓝玉县子在宣州搅动风雨。若是放弃邓州,加之荆州与兖州已经结盟,我等反而要担心徐州遭到夹击。”
孙南寻紧接着又提到,江南豪族虽表面上折服于豫州,但其本质上是墙头草。
江南豪族随时可能因为利益背叛豫州。
既然徐州目前的局势相对于稳定,又何必去打破平衡?
郑承旭不由得颔首。
白长风和长孙飞雄还未返回豫州,但两人已经送来书信。
两人的观点一致,守邓州防兖州。
郑承旭也认可这一策略。
防守乃是当前豫州的最佳选择。
为了支持攻秦,豫州消耗的钱粮数以万计。
在今年收成不明朗的情况下,必须要“勤俭持家”。
郑承旭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诸位,我与廖府令的观点一致。另,这也是长孙将军及白先生的观点。”
郑承旭说道,“诸位高论,让我感到欣慰,然时势弄人。”
郑承旭给出定论之后,反对防守邓州的文武官员也没有失望。
随后,众人开始讨论该如何守邓州。
豫州占领邓州三郡,三郡驻守的兵力合计七万。
若是平时,七万精锐大军驻守邓州绰绰有余。
只是从兖州出动十万大军突袭文口郡来看,七万大军真的太少了。
所以必须增兵。
增兵多少,就值得商榷了。
多数人认为至少需要增兵十万,亦有部分人认为增兵五万即可。
十二万驻守三郡已经足够了。
韩辉波说道:“诸位,我等不能陷入一个秦军编织的怪梦之中。普天之下,唯有秦州的军械独步天下。秦州凭借着层出不穷且威力巨大的火器,才能稳坐钓鱼船,逼迫联军增兵。
但荆州不同,荆州的军械及火器威力,与豫州旗鼓相当。自古以来,守城一方占据着地利。豫州与荆州乃是势均力敌的两方。
故而,增兵五万即可,增兵七万已是极限。”
听完韩辉波的分析,众人不由得颔首。/0.0~暁+说`网¢ ?首^发\
孙南寻说道:“在下认同韩先生的观点,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增兵八万乃是最佳。”
韩辉波点头。
多出来的一万大军,算是底气,也是一份保障。
郑承旭看向下首一名魁梧的大汉。
“狄洪将军,便由你统领八万大军南下邓州。”
狄洪出列,大声道:“下官领命,定不负所托,阻击来犯敌人。”
郑承旭说道:“狄将军,荆州已经在攻打邓州,故而不可拖延。你轻装南下即可,大军已经在两州接壤处集结。”
“下官领命。”
集议散去,郑承旭留下了孙南寻、韩辉波以及简纪元三人。
“三位先生,我有一心病,担心秦州与兖州会结盟。”
三人闻言一笑。
简纪元说道:“长公子可宽心,秦州不会与兖州结盟,秦州有自己的傲气。当年兖州黑羽卫暗子意欲刺杀秦王,便已经惹怒了秦州。
魏廷云更是直言兖州小人也。”
孙南寻说道:“这两年,秦州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恢复庆州民生,以及建立封国。因而长公子无需担心秦州会与兖州结盟。”
韩辉波说道:“若是秦州与兖州真的结盟了,那么秦军就不会退去了。”
根据夜雨送回的情报,当联军撤离庆州和灵州之后,秦军只留下必要的守军,其余大军已经陆续回撤。
秦军完全不担心联军杀回马枪,也清楚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