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出兵多少,从哪几个方向进攻,以及战后战果如何划分,等等问题都需要时间讨论。
攻秦之事暂且放下,眼下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
恒州战局该如何收场。
战争持续到现在,幽云与兖州都在咬牙坚持。
双方都不会放弃来之不易的战果。
肖原看向两人,说道:“前几日,回舟送来折子,今年幽云沧三州粮产不尽人意。为了支持大军攻打恒州,幽云沧三州粮草短缺。
正值秋收,回舟建议撤兵,囤积秋粮。”
何宁和邱尘相视一眼。
沈怀志的建议非常中肯。`狐¢恋*闻-茓` ¢更/新′蕞¢全?
去年在筹划攻打恒州时,幽云几乎是抽调了幽云沧三州的粮草。
最终的战果,却不尽人意。
幽云与兖州僵持不下,无法攻陷另一方,从而获取更大的战果。
邱尘沉吟道:“臣认为需要撤兵了。”
“臣附议。”何宁说道,“战争持续太久,军队上下疲惫不堪,继续强撑,并无太大意义。即便明年我军出兵攻秦,亦要休养生息。
景平十年以来,我军一直在征战,理应停下脚步。”
何宁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让肖原神色一愣。
肖原叹气道:“本王不甘心啊。自攻占沧州之后,幽云寸步未进。仅仅是一个恒州,就浪费了幽云三年时间。
反观秦州,自收复关远郡以来,先是吞并益州,而后攻占灵州、庆州,稳步推进。”
闻言,何宁和邱尘内心苦笑不已。
幽云又如何能与秦州相比较呢。
秦王深谋远虑,在景平十一年就吞并益州,为逐鹿天下打下了坚实地基。
秦州的军械更是独步天下,助其在战场之上所向披靡。
最为重要的便是秦州没有边境之忧。
以前的回鹘,早已烟消云散;如今的北纥,亦是苟延残喘。
秦州自然可以放心的东出。
幽云则不同,需要时刻防备突厥,且没有富裕的“天府之国”作为保障。
何宁和邱尘微微一叹。
他们多次劝说过主公,幽云与秦州之间没有可比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分的比较,只会徒增烦恼。
肖原扫了眼两人,道:“本王已经决定了,九月二十退兵停战。”
“主公英明。”两人齐声道。
……
并州,晋阳。
李府。
李鸿益坐在上首,看着下方一众年轻人,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从京畿日月县返回之后,李鸿益就卸下了一部分担子。
他的长子李宗泽和李柏川,以及族人年轻一辈,并州豪族年轻一辈,开始参与到并州、代州以及凉州的政务之中。
今日,并州召开集议,文武大臣齐聚。
李鸿益特地让年轻一辈旁听,并允许他们适当的发表看法。
今日集议的议题只有一个,明年攻秦。
李鸿益问道:“阴山城的修缮完成了吗?”
凉州刺史刘修出列道:“禀李公,预计本月底,阴山城一应修缮工程便可结束。”
李鸿益颔首,道:“阴山城修缮完成,代表凉州北方大门关闭,无需再担忧突厥蛮子来袭。故而,明年要攻秦。”
并州长史齐秀开口道:“敢问李公,明年意欲出兵多少攻秦?”
李鸿益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可是今年秋收有问题?”
齐秀说道:“微臣六月及七月在凉州各地走访巡视,对并州今年秋收有所把握。受前年以及去年干旱影响,今年收成已经不足丰年六成。
若是出兵太多,粮草筹集需早做打算。”
并州刺史曹书良接着道:“齐长史所言不差。今年并州收成不佳,民间粮价已有上涨趋势。若是开战,即便官府压制,粮价依旧会疯涨。”
李鸿益看向岳文胜,问道:“代州呢?”
岳文胜回道:“代州粮产已经恢复到景平十年以前的水平,可为大军筹备粮草。”
李宗泽顺势开口道:“父亲,家族在各地的粮仓,有六成皆是满仓。李氏身为并州执掌者,理应奉献粮饷助力军队攻秦。”
李鸿益笑问道:“志舟,青生,如今可还有顾虑?”
曹书良和齐秀躬身道:“臣已无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