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绵竹郡。
三里县。
新的一日,百姓早早的便来到县城领取赈济粮。
县府亦安排好吏员发放赈济粮,一旁还有武卫官兵维持秩序。
一名汉子赔笑着递上户籍。
吏员扫了眼后,打开粮袋开始装粮食。
汉子扫了眼粮袋,脸上笑容瞬间消散的无影无踪。
因为粮袋中装的是满是霉斑的粮食。
这种粮食哪怕是放在穷苦人家也不会吃、不敢吃。
汉子哆嗦着身子,问道:“官爷,这…这是救济粮吗?”
身后的百姓闻言,不由得探出头看向粮袋,然后脸色齐刷刷的变化。
这种粮食能吃?!
吏员眉头倒竖,瞪着眼:“这就是救济粮,你不想要?不想要,那就滚。”
汉子脸色发苦,辩解道:“村里读报人都说了,《秦蜀时报》写着赈济粮食两年内的粮食。
这发霉如此严重的粮食,吃了要死人的。”
身后的百姓亦是开口声援汉子。
“官爷,这种粮食不能吃。”
“这绝对不是都督府和灵州府下拨的救济粮。”
“……”
吏员怒吼一声:“放肆,尔等刁民想要造反吗?”
周围武卫官兵当即围过来,抽出兵刃。
百姓见状,高涨的情绪只得退散。
吏员冷笑连连,问道:“粮食还要不要?”
汉子咬着牙:“不要了,多谢官爷。”
吏员拿出一本册子,说道:“不要粮食,也要在册子上画押。”
汉子满脸憋屈,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只得盖上手印。
仅仅过了半个时辰,救济粮发放完毕。
只有不到一成的百姓选择领取救济粮,其余百姓画押之后直接离去。
卢丰站在城头之上,面色平静。
县丞站在一侧,低声道:“卢县令,百姓意见很大啊,不会出意外吧?”
卢丰摆了下手,“三里县地处偏僻,只要封住外出路口,百姓无法前去郡城,便无碍。况且,再过几日便会发放正常的救济粮。”
顿了下后,卢丰叹气道:“粮库中积压的陈粮若是不尽快消耗殆尽,你我如何向郡衙交代?”
郡丞面色怪异。
他记得三里县库房中存储的皆是三内之内的粮食,未曾有发霉如此严重的陈粮。
只是他心中虽有疑虑,却不会开口询问。
卢丰出身益州豪族。
若是稍有不慎,得罪卢丰,他的仕途可能就走到头了。
城外官道上,百姓们满脸愤慨。
张老二嘴里怒骂了一句“狗官”后,连忙被同村的人捂住了嘴巴。
“老二,你不要命了,敢骂县老爷。”
张老二梗着脖子:“如何骂不得,读报人都说了,大王有言,狗官人人可骂。”
同村人摇着头,还是劝诫张老二别惹火上身。
张老二再次怒骂一句后,然后哭丧着脸。
周围人都沉默下来。
同村人都清楚张老二家中的窘境。
家中七口人,父母卧病在床,大哥战死沙场,留下寡嫂和两个年幼侄子,小妹还未及笄。
若是今年没有大旱,凭着名下的土地,可以让家人免于饥寒。
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直接让张老二家中揭不开锅。
一名同村汉子上前,拍着张老二的肩膀,说道:“上山碰一碰运气,我跟你一起去,我家里也没有粮了。”
其余人也是苦笑着表示,家中也没有粮了。
庄稼都干死了,谁家也没有余粮。
忽而,一名汉子说道:“不若我们去郡城讨要说法?”
张老二率先摇头:“我走了,嫂嫂一个人撑不住。”
其余人也摇着头。
他们都是青壮,是家中的顶梁柱。
如今大旱,他们每日都要去寻找水源,否则家人连水都喝不上。
若是家中没有牵挂,肩上没有重担,张老二必定去郡城上访告状。
……
凉州,兴庆城。
一辆马车缓缓驶入城中。
李柏川掀开车帘,看着冷清的街道,不由得叹着气。
自从突厥南下侵略的消息传来,兴庆城的百姓便举家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