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雄华坐在椅子上,沉思了良久。
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
“时机不对,时机不对啊。”
郑逢见郑雄华唉声叹气,便小心问道:“少爷,难道我们真的任由秦州攻蜀?”
郑雄华无奈道:“只能如此了,眼下这个时局,灵州不能出兵。况且,益州只要能够守住梓潼,秦州也难有作为。”
郑逢好奇的问道:“少爷,如果秦州能够成功攻占益州全境,大炎第一位霸主是不是就诞生了?”
“只能说庆阳侯的胆魄惊人,筹划也足够深远。”郑雄华幽幽道,“大争之世,英雄层出不穷啊。”
感叹一句后,郑雄华脸色转而变得严肃:“你通知夜雨统领马周,安排人员全程记录秦州攻蜀的进程和细节。
秦州攻蜀暂停或结束之后,立即将记录呈上来,不得有误。”
“诺。”郑逢应道。
郑雄华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
面对一个即将崛起的秦州,该如何应对呢?
……
梓潼郡,石松县。
梓潼郡守王宜文正在城墙上视察防务。
王宜文出身王氏旁支,科举上榜之后便一直在益州任职。
从一名县丞逐步成长为梓潼郡守。
值得一提的是,王宜文是原秦州长史王迁的三哥。
当初秦牧设套抓捕王迁时,王迁就想逃往益州投奔王宜文。
王宜文曾想过为王迁报仇,可一直找不到机会。
王宜文多次写信恳求王承源施以援手,奈何这些书信石沉大海。
当他得知秦州出兵攻蜀,并且攻占阳平关之后,王宜文第一时间来到石松县布置防务。
王宜文看着堆满城墙的雷木和滚石,眉头微皱:“还不够,继续征调百姓打造雷木,收集滚石。
准备的火油才两百罐,数量太少了,至少需要一千罐。”
石松县令无奈道:“王郡守,县内的火油已经收集全了,就连百姓家中也搜刮干净,没有火油了。”
王宜文直接道:“那就从其他县抽调,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火油充足。”
“下官领命。”
王宜文转而问道:“城中百姓全部撤走了吗?”
石松县令回道:“按照郡府的指示,百姓正在有序撤离,预计今天下午之前就可以全部撤走。”
王宜文脸色稍稍好转。
石松县太小了,让百姓留在城中不利于军队展开防守。
另外,撤离百姓也能顺便将秦军暗探驱赶出去。
一名士兵小跑过来。
“王郡守,柳成将军已经率大军抵达涪城。”
王文义轻呼出一口气。
援军终于来了。
这几天他一直都期盼着援军到来,否则单凭梓潼郡的八千守军,根本抵挡不住秦军。
正午刚过,一支人数一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石松县城。
柳成骑着战马走在最前面,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不止是柳成,大军中的每一名将士神情都很疲惫。
四万大军狂奔了一天两夜,且中途休息时间短少,焉能不累。
而且他们这一万大军抵达涪城之后,没有停留继续北上。
待到大军停下脚步后,王宜文快步上前:“柳将军,您终于到了。”
柳成摆了下手,道:“王郡守,时间紧迫,你汇报一下石松县的布防情况。”
王宜文也没有拖沓,将他的防守安排详尽的说了出来。
柳成听完之后,满意的说道:“做的不错。”
王宜文各项防备措施,做的都非常好。
深坑的开挖,不仅能够防备秦军骑兵,还能给秦军攻城造成一些困扰。
柳成梳理完石松县的防务后,便说道:“王郡守,百姓的撤离速度必须要加快,秦军最快明天就会抵达石松县。”
说完,柳成疲惫的揉着眉脚。
见状,王宜文连忙道:“柳将军,你快去休息吧。”
柳成没有扭捏,点了点头。
柳成叫来一名偏将,吩咐道:“让士兵们都去休息。”
“诺。”偏将欣喜的应下。
大家真的都太累了。
现在全军上下只想睡一个好觉。
柳成来到王宜文为他准备的房间,刚刚脱下身上的盔甲,一名亲兵就聪明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