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怀疑,由于没找到真凭实据,德康显得很平静。.白\马_书-院_ !首+发*
这种临事不慌的态度,是德康在多年的生活实践中,练成的。
广元寺身处荒野,各种突发事件很考验人,德康什么事都学会了克制、忍耐。
即使对有些事持怀疑态度,也不声张,怕引起混乱。
而前天夜里的发现,更证实了他的判断。
那天夜里,睡下后,总感觉哪儿不妥,便起床巡视。发现前边有烛光,心中疑惑,便快步追踪,发现是三个木匠中的两个。
他们来到藏经阁的走廊,弓着腰,从门缝里向里窥视。
看样子,明显的不怀好意。
如果不阻止,这两个人不知要干什么。
大师可不想把事情弄得尴尬到不可收拾,忙赶快出来救场。
他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勇敢地站起来,直面两人。
“二位,夜已经很深了,怎么还不休息?”
两个人吃了一惊,见是大师,且只有一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我们在查看下门窗,统计一下有多少坏的。白天没时间做统计,晚上现场走一走,心里好有个数。”
说的轻松自然,好像他们真的在做调查。~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一定有不少发现吧?”
“是的,坏的不少。您深夜还不睡,又是为何。”
“对寺里的安全不放心。自从寺里出现大蛇以来,就从没有安心睡过一次觉,生怕不幸发生。诸位初来,也要小心为妙。”
两个木匠对大师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说:“我们发现,门窗包括家具类的,坏的不少,我们几个人怕完不成任务,我的意思是我们的弟兄叫过来几个。”
大师摇摇头,“这来并不紧要,以后再议。”
让几个人赶快去睡觉,几个人也遵照了大师的意见,回到了住处。
这件事德康从没对外人讲过。
不对外人讲并不意味着他心里轻松了,随着张信的入场,他更加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宫中多年,他知道东厂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每一届掌门人,都是皇上的心腹,权力大的惊人。
而他和张信,自宫中一别,再没见过面。可是大师并不是对世事不闻不问了,有关东厂们传闻与发展,仍是他最关心的。
现在虽然朝廷倒台了,按理说,张信也该隐遁才是,谁知他却来到了广元寺。0·0¢晓*税,徃! /追?醉.辛¢漳~截`
他到这里来,一定有其目的。
虽然现在他一直没说,但是凭他的办事风格,广元寺一定有特别吸引他关注的地方。否则,张信也不会这时候在现儿这儿出现。
他决定好好地和张信谈一谈。
把自己面临的困境,以及寺里的秘密说给他,寻求他的帮助
相信张信不会拒绝的。
他把二人引到了自己的会客厅,客套了几句,德康刚想把话切入正题,忽然,外面那儿似乎传来了争吵声。
德康使吩咐舟边的小沙弥,“去,看一下,谁在门口争吵。”
小沙弥去了一会,很快回来,说,“师父,外面又来了三个木匠,和原来的那几个是一伙的,要到寺里弄点活干。值日僧不让进,故此吵了起来。”
德康一听,这样的事,如果自己不出面,怕吵不出结果来,便对二人说:“二位在这儿小坐,我去去就回。”
歉意地一笑,出去了。
来到山门,见两个值日僧正和六个壮汉争吵。
六个人,山门外三个,山门里三个。
山门里的,是前几天来的木匠,己在这儿几天了,大家已经彼此熟悉了。
而门外的这几个人,都背着个木箱子,里面放着斧头锯子等木工用具,俨然也是一伙木匠。
看得出两伙木匠是一伙的。在外面的要求进来,里面的也帮着说好话。
德康看了,表示很为难。
要增加几个帮手,老张早就提出过这样的要求,被德康回绝,理由是现在局势很不稳定,寺里也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以投入旧改新的建设。
说寺内周转资金有限,建议他的伙伴去别的地方碰一下运气。
不料他们不听劝,自己来了。
在几个木匠的劝说下,德康最终同意了几个木匠暂时住进寺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