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章五十 月下长安
长安作为三朝古都,其繁华程度与京都洛阳相比也是不逞多让。哪怕是整个中原最为混乱的战国时期,长安也凭借着“历史第一城”的底蕴与北汉的无为而治吸引了天下无数的英雄豪杰与文人骚客。最鼎盛时,有无数僧人说法、真人讲道、文人吟诗,商贾之流更是络绎不绝。一句“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来描述长安一点都不为过,真当是星汉灿烂。虽然长安在被大秦铁骑踏破后对于天下的影响力已大不如从前,但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是为这座城池增添了不少韵味。
但天下人所觉得的丰饶之城长安,对朝廷里而言真算不上什么太平之地。当初北汉就版图而言,虽然比不上西楚和大秦,但中原自古以北为兴,北汉所占的人才优势,即便后来统一中原的大秦与之相比都逊色不少。虽然北汉战败后,这些人才都被大秦所吸收,但文人政客喜欢把“脊梁”两字挂在嘴边,即便归降的大秦,这些心眼比乡下马蜂窝还多的文人政客总爱以汉民自居抱党成群。正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在别的士子看来这种行为自然算得上沆瀣一气,背地里甚至还给他们取了个“汉党”的“雅称”。但朝廷之中抱党成群本就是大忌,皇帝赵明知道吗?自然知道,但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治国不比建国,治国最重要的便是天下归心。你说杀几个士子贬几个官难吗?就算把整个汉党拆拆散,对于皇帝而言也只不过是挠挠耳朵的简单事,但如此一来,北汉士族这十几年来好不容易产生了那一丝归属感真就没了,到时候北汉一牵头再联系各方势力,再来一场战国之乱,那老皇帝赵政不得气地从皇陵里爬出来。所以哪怕手段铁血的赵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想办法牵制。
方七佛便是赵明为了牵制汉党射出的最坚固锋利一箭。说起方七佛的名字,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皆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世间公认文武双全的奇才。战争时期,他作为大都督,统领整个大秦西军征伐北汉和西楚,最后立下不世之功;待到大秦一统,他又坐上了右丞相的位子,帮助老皇帝赵政排忧解难。两顶官帽,一顶象征了军士的荣耀,另一顶则又是文人毕生的念想,而这两顶官帽竟戴在了他一人头上,所以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来形容方七佛再适合不过。
方七佛出生于楚地,虽出生贫苦,但与兄长方十三与妹妹方百花皆是惊才艳艳的习武之才,三人一同拜入当时楚地赫赫有名的铁河宗。三人凭借着优异的天赋与广好交友的性格没过几年便成了铁河宗的中流砥柱,在江湖上也闯出了不小的威名。但此时方十三与宗主陆津关于门派发展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方十三认为门派应该借着声望招生收徒进而壮大门派,宗主陆津却觉得门派并非鱼龙混杂的市井帮派,应保持祖师爷创立铁河宗立下所谓“宁缺毋滥”的建宗理念,甚至还为此收回了方十三在宗门内的大部分权力。方十三勃然大怒,便找到二弟方七佛和三妹方百花商讨如何将陆津取而代之。方七佛与兄长方十三与妹妹方百花不同,他自幼好读,年少便博览群书,虽然觉得兄长此番行为并非道义,心中也并不认同,但方十三毕竟是自己同气连枝的兄长,自己理当全力支持。
铁河宗有一杆名为“定天”的画杆方天戟,乃是宗门祖师当年所用武器,也是传宗之宝,寻常由陆津与其独子陆戍看管;而铁河宗宗主陆津有一名杀父仇人叫做李月笙,乃是另一门派长武门的现任宗主,所以方七佛便想了一招借刀杀人之计,冒充长武门弟子假意窃传宗之宝定天,伺机刺杀陆戍,并祸水东引给长武门,届时面对杀父之仇与丧子之痛,哪怕陆津再沉稳,也必然怒火难压,去找长武门复仇,待两方拼的两败俱伤之时,找准时机击杀陆津,铁河宗就是方十三囊中之物。
方十三听了弟弟的计谋,连说了三个“好”字,三人便立刻筹备起来。一个月以后,三人正如方七佛计谋所言,趁着宗主陆津外出之时,找准时机在夜间成功刺杀了陆戍并故意让陆戍临死前抓取了一枚,三人先前击杀一名长武门精英弟子时所得到的弟子令牌。而待陆津听闻儿子死讯赶回宗门时顿时悲愤交加,与长武门的新仇旧恨直接冲昏了他的理智,当即率众杀上长武门,即便长武门门主李月笙出言否认,但此时陆津心中复仇之火熊熊燃烧,哪还听得进李月笙半句解释,于是两边展开了一场旷世大战。大战的结果以李月笙身死,铁河宗惨胜结束,但陆津也是身受重伤,外加上才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没几日便病死陨落。
随后方十三趁着宗门内的悲痛与复仇之情,率众再度杀上长武门,将其吞并。又凭借着出众的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