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芸回归事务所,心如止水,却也暗自提防。自她进入丞相府以来,她已学会了在无声处听惊雷,在看似平静的局面下寻找暗涌。素云的邀约对她来说,不过是又一场试探,又一轮游戏的开始。
在丞相府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和台词。在这座府邸的每一次风吹草动背后,都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局。翠芸的位置微妙,并非家主,也非权贵的直系,她的利用价值在于她的智谋和周旋之术。素云之所以邀她,不难猜测其背后的想法。
这日午后,阳光斜照在翠芸的书房里,书房并不宽敞,但整洁得近乎苛刻,书架上排列着各类书籍,透出肃穆的气息。翠芸坐在紫檀木书桌前,手中拿着笔,研着墨,她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挥洒着,每一笔每一划,都显示出她的严苛和精准。墨香混杂着竹润,清雅中带着几分硬朗。
不久,一个家仆迅速捷足先登地报道:“翠芸姑娘,外头有位宫女说是来自华妃娘娘那儿,说有重要事情相告。”
翠芸的笔尖顿了顿,一滴墨水滴落在纸上,匆忙间便有些蔓延开去。她静静地放下笔,“领其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眉目清秀的宫女款款而至,虽然外表看起来柔弱,但行动之间却透着一丝严肃和刻意的低调。翠芸瞧着这位宫女,心知华妃在后宫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她能派遣宫女来信,必定是事关重大。
宫女行了一礼,声音幽幽:“华妃娘娘有旨,近日有人暗中觑视娘娘宠爱,并已伺机搬弄是非。娘娘考虑到姑娘在丞相府中的智谋,欲请姑娘为娘娘排忧解难。”
翠芸微微勾起唇角,这下可真是前后脚了。素云未几,华妃又至,这政治交锋之中,她仿佛成了必争之地。她对宫女说:“回复娘娘,翠芸自知身份卑微,恐怕难以承担如此重任。不过,翠芸定会细心观察,若有可用之处,定不辞劳。”
宫女点了点头,似乎已经预料到这样的回应,没有追问,便转身离去。
送走了宫女,翠芸却没有立即投入到对策之中。她静静地站在书房窗前,看着庭院中盛开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中,它们显得格外洁白无瑕。她的思绪,却犹如那飞舞的花瓣,不断在她的内心世界中旋转飘扬。
在这层复杂的权力网络中,示弱往往比示强更为有效。她不动声色地表达难以担任重任,既是对自身地位的谦逊,也是在无形中为自己争取了主动。翠芸明白,在这局中,她不能显得太过出众,否则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她必须在保持低调的同时,机敏地把握时机,才能在这权势斗争浪涛中稳立潮头。
她重新坐回书桌前,开始草拟一封信。在她的笔下,字迹端庄,笔锋含蓄,像极了她本人的性格,每个字都透露着刚柔并济的味道。这封信的目的并非真的拒绝了华妃的托付,而是在表态自己的立场,同时保持了折中的姿态。在暗中,翠芸已经开始布局,她知道,在她与皇后、华妃之间,必有一场争夺她智谋的较量。
她折起信笺,封好,交给一名可靠的媒婆,吩咐道:“将此信准确无误地送到华妃娘娘手中。”
晚上,月光洒在丞相府的屋檐下,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房间中憧憬或谋划,而翠芸则在烛火中冷静地思考着下一步的走法。她抚摸着手中的紫砂茶壶,眼中映着火光的跳动,又仿佛是她脑中思绪的碰撞。
在这深宅大院,每个人或许都想她弱,却不知她正是借着这样的弱,以明哲保身,等待惊涛骇浪之后,能更俯瞰江山的一日。在这喧嚣的权力斗争中,翠芸选择在墨香中做一名低调的策士,等待着那个揭露所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