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局一行视察地质队的时候,小李正在家中有条不紊地准备午餐。
小李家前院有100多平,西墙根有一小型假山喷泉景观,水池里色彩鲜艳的小金鱼游来游去。景观旁边的土地上金丝菊花正艳,紫红色的三角梅长成了硕大的花树,花枝伸出围墙去,围墙另一头是老李家。一棵桂花树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甜香浮动。其他地方都硬化了,便于出行。前院靠东墙一侧的葡萄架下,摆着2张大圆桌,铺着一次性塑料桌布。椅子、酒水和一次性餐具都已摆放整齐。
小李家的多层小楼是全村最高、最气派的。后院是个漂亮的花园,种有石榴树、柚子树、桃树和李子树,散发阵阵果香。还有一些蔬菜、花卉。不同区域都用水泥路分隔开。小花园被主人打理得利利索索的。
朱局一行从地质队回到星落村,在冯董的带领下,来到小李家。老李、小李领着大家四处转转,村委会成员肖阿兵也在其中。老李给朱局介绍道,多亏冯董关照,儿子的建材生意很好,才翻盖了祖屋。
10多人穿过前院,来到楼后的小花园,在中间喝茶区的竹椅子上就坐。朱局和苏局坐在最中间,其他人围坐一旁。只见朱局清了清嗓子,开始给大家讲话,吕秘书赶紧示意摄影师拍照,心想:今天上午领导视察和讲话的照片以及宣传报道都要尽早交给县城日报审核刊登出去,晚上回去得加班。
朱局讲话的重点是,星落村离地质队不远,在20多年前,村子与能源单位共建,互帮互助,关系很好。今后,在规划好地质队地皮用途的基础上,将会带动周边的乡村发展经济,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政府,携手一心,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听到这些,肖阿兵心想:地质队地皮荒废了20年,早干什么去了,这次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空话。
朱局一说完,老李就带着大家热烈鼓掌。苏局面带微笑,鼓掌的姿势很优雅,因为她瞥见冯董正朝这边看,特意调整了一下姿势,翘起二郎腿。她心里想:朱局可真会鼓动人心啊,难怪,秘书出身,口才深得领导真传。
小李从厨房端来一大簸箕用沙子炒好的花生,热乎乎的,摆放在朱局旁边的石桌子上。吕秘书暗暗夸小李想得周到,领导与老百姓聊天,品尝农作物收成,这不是很好的宣传题材吗?
朱局喝了一口茶,示意苏局一起尝尝现炒的花生。摄影师及时按下快门,右手给吕秘书做了一个OK的手势。
当朱局一行正在闲聊的时候,小李家的后厨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虎大、虎二是主厨,几个有经验、机灵一点的村妇打下手。之前,冯董给虎大交待过,这次酒席的食材都得是贵的、新鲜的,还得按农家饭的制作方法烹饪,让他们不用担心费用。虎大和虎二提前2天在家里商量菜单和采买食材,准备做上2桌有特色的农家饭。
中午12点半,朱局一行在餐桌旁就坐。冯董陪着苏局,老李和吕秘书在朱局两侧,小李坐在朱局正对面主陪的位置,陈小梅在能源局另一个科长旁边,其他人都在另一桌。
每桌先上了6盘凉菜,都是农家小菜,凉拌折耳根、油炸花生米、泡菜、荆芥拌黄瓜、姜汁变蛋、红油米豆腐。冯董打开白酒,给桌上的分酒器倒满,红酒是给女士和不喝酒的男士准备的,提前放到醒酒器里了。
朱局端起一小瓶分酒器,放在嘴边闻了一下,心想:“怪事,看着酒瓶子上的标签,就是百十块钱的贵州茅台镇白酒,气味却不像”。其实2桌白酒的确不一样,领导桌上的事茅台,肖阿兵他们喝的就是一般白酒,产地都是茅台镇,价钱却千差万别。
冯董给苏局面前的透明高脚杯满上红酒,苏局用纤细白晳的手握住杯脚,轻轻晃了晃,看见干红挂杯,朝冯董调皮地笑笑。
老李站起来,让朱局给大家讲话。朱局笑着说:“3层意思,给大家带3个酒,剩下的就交给老李组织。很高兴与大家在一起,领略乡村的变化。非常有收获。中午在这里简单用餐,感谢老李和冯董的款待,第一杯,都干了”。说完大家举杯喝酒。
只见朱局越喝越起劲,心想:冯董真行啊,把上等茅台装入普通白酒瓶,我一闻就知道。他用余光打量了一下喝白酒的,除了吕秘书、小李脸上有点反应,领导桌没有一个人感到吃惊,全都当茅台镇的普通白酒喝了。
苏局对冯董在酒水上的小动作感到好笑。她也品出红酒价格不菲,酒瓶上的英文谁都看不懂,即使看懂了,不懂红酒的,也不知道其中的端倪。
热菜一盘盘地端上桌,朱局品尝了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