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任命志锐为新军统领的圣旨送到了志锐府上。
此时志锐一脸懵逼的跪在地上。
“志统领,快接旨啊”前来传旨的太监轻声提醒道。
志锐这才反应过来“奴才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罢传旨的太监就转身要走。
“公公且慢”说完志锐便从腰间接下来一个荷包悄悄送入了传旨太监的袖中。
“还请公公拿着请大家喝茶”
那传旨的太监一张老脸顿时笑的像个褶皱的菊花一样“呦,那我可替奴才们谢谢志统领了”
“志统领,还不赶紧收拾收拾,皇上还在宫里等着您去面圣呢”
送走了传旨太监,志锐飞速的走进了屋中。
“快,给老子把补服取来,要最干净的那一套”
“还有老子的香包!”
虽说志锐是翰林院编修,但他从小跟随其伯父广州将军长善长大,无法避免的带有一些行伍气息。
穿戴整齐后,志锐就进宫面圣去了。
志锐骑马走在北京的街头上,看着大街上横行的洋人止不住的叹息,“早晚有一天老子把你们都赶出去”
说起这志锐,也算是清朝最后的忠臣了,武昌起义后,志锐会用陕甘总督,密谋拥宣统帝西迁偏安以图复辟,却没想到还没实现就被革命党人枪杀在了伊犁。
养心殿中
志锐行过礼后光绪便唤人为其搬来了一把凳子。
“志爱卿,编练新军的事可就算交给你了”
“奴才必不辜负皇恩浩荡”
“志爱卿,依你之见,淮军战斗力如何”
“淮军虽然勇猛,但军纪不严,所到之处百姓怨声载道”
“且淮军只能对付草民流寇,如遇列强军队则会一击即溃”
志锐毕竟是有见识的,他所说的让光绪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爱卿认为新军编练应当如何”
“依臣之见,新军编练应先效仿英法,然后再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军队样式,且我大清将领与列强相比可以算是愚昧无知,应选派将领远赴西洋学习操练指挥之术,如此我大清强军指日可待!”
志锐的话可算是说到了光绪的心坎里面,光绪想要的正是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步兵体系。
“启禀万岁,户部尚书翁同龢,汪鸣鸾求见”
“差点把翁师父忘了”
“传”
行过礼后还不等翁同龢开口
“你就是汪鸣鸾?”
“微臣汪鸣鸾叩见万岁”
“朕已经奏请亲爸爸擢升你为工部右侍郎,即日即可上任”
“微臣叩谢皇上”
“皇上,北洋水师乃是李鸿章私兵,万万不可……”
“翁师父,不要再说了,朕自有定夺”,不等翁同龢说完光绪就打断了他。
“且我大清能战之水师只有这一支,不发展的话,倘若外敌来犯我拿什么迎敌”
翁同龢听后陷入了沉默之中“这翁同龢还真和历史上的一模一样,宁可战败割土,也不愿向政敌退让半步”
“朕找你们前来是想与你们商议营建新军以及军事学堂的事宜”
听到营建新军,翁同龢眼前一亮,毕竟有了军队就大大加强了帝党的实力。
“皇上圣明,户部愿拨白银五十万两以资新军营建”
听到这话光绪内心给了翁同龢一个白眼,“刚刚还和老子在这哭穷,一说营建新军自己主动掏出来五十万”
“目前五个营的兵力还在开赴京师的路上,朕想请汪侍郎以及志统领同张荫桓等一同开赴西洋,学习步兵操练,新军操练的事宜就先让侍卫总管兼任”
“汪侍郎,此行你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考察英法列强的军事工厂,新军还要有自己的兵工厂,遇到花钱的地方,自有翁师父去解决”
翁同龢听到这话后一脸黑线,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奴才/臣遵旨”
待翁同龢他们走后,光绪向外面喊道,“传侍卫总管李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