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一边听苏玲儿读不算晦涩的红色书籍,一边喝着牛奶。
她算是用了心,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红色小说,讲述保尔·柯察金这位穷苦工人家庭在那个环境之下艰苦斗争的故事。
怎么说也算是未来必定去的战场,事前了解一下康联红色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他听说——华国的红色与康联的红色本质上没区别,却在进行各种斗争的时候有很多区别。
康联成功的经验不能套在华夏身上,而华夏成功的经验也不能套在康联身上,但本质上都是卡尔·马丨克斯所提出来的康米主义——实践中最讲究实事求是。
苏玲儿一边读一边抬头看几眼伊文,似乎是担心自己亲手做的午餐会让伊文陷入强烈的生理反应。
事实上直到故事讲述一半,伊文也没有出现胃绞痛。
这更让他确信自己正在逐步恢复,轮回系统让他走向地狱,却也给了他与病魔做斗争的机会。
其实从一开始伊文就与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有区别,不是一般的区别而是阶级的区别——伊文出身富裕,保尔出生穷苦,放在那个年代里,伊文妥妥的白匪军,两者在物质上的区别很明显一个在罗马一个永远也走不到罗马。
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伊文发现精神上距离罗马越来越远,而保尔却大步流星走向罗马。
后者所在的时代里充满了斗争,但那确实正义的斗争,无产者联合起来向世界发出咆哮的斗争。
站在资产者的角度上看,那些家伙无异于是洪水猛兽,破坏了自己岁月静好的时光。
细心的伊文发现保尔所处的时代里无产者们别无选择,正如弗拉基米尔高呼的那样,无产阶级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胜利,死亡不属于无产阶级。
历经两次轮回的伊文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却发现对比保尔的志向、思想、意志,差的老远。
保尔是那个时代工人们的缩影,作家笔下描绘的世界充满了真实感——哪怕如今黑苏的人非常多,它确实犯下了很多的错误,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康联麾下的工人们就像是在天堂工作;它来到这个世界上,才让西方的资本家学会了让步、让利。
为那样美好的时代奋斗,绝对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真想去那个时代看一看。”
窗外已经是落日,伊文的内心仿佛被这部巨作所感染。
有种......为什么没有早点看的恨意在心中蔓延,就像是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如钢铁一般的东西悄然在伊文心中留下一颗种子。
‘现在已经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里的人们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就算红色国度变成了帝国,最后被腐败的上层肢解,最初的时候一定是人类最原始的美好愿望’
苏玲儿叹息道:“但它已经变了,最后倒下了。”
即使如此,一本小说也将伊文的精神内耗彻底治愈。
伊文想要阅读更多的书籍,深入去了解康米为何能让人沉浸其中,为止而抛洒热血与青春。
第二个夜晚,不出任何意外,伊文又做噩梦......瓜达尔卡纳尔岛,就像是阴影一样在他的梦中挥之不去,他并不隶属陆战一师,而是后续登陆接替陆战一师的军队,也不是陆战二师,而是陆军第25步兵师。
他用上了m1加兰德,也有了充足的补给,子弹像是不要钱一样,每顿都有斯帕姆午餐肉罐头,面包蔬菜随便浪费也没人说他,甚至一天能喝到六七瓶可口可乐,但不仅倒霉的被夹了手指还发现陆军的作战意志很拉胯。
明明到了1942年12月份的时候小鬼子开始撤退,将一些不想带走的老弱病残留下来,依托复杂的地形对美军进行有效杀伤,很多反斜面、坑道、地洞战术被日军运用上,伊文所在连队的上司就不是一个军人,而是一个披着军人外壳的政客,他根本不顾眼前的战局,一个劲的给连队下达冲锋命令。
很多战友倒下了,有的被炸断了下半身,有的被子弹打成马蜂窝,有的被吓成了傻子,连长没有冲在前头而是待在队伍的最后方,伊文知道这仗没法打,所以联合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说服了上尉撤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