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民拿着陈主任开的条子,到了运输队找位师傅开着卡车去了杨家庄。
他也没停留,到了地方他自己就用工具把野猪弄到了卡车上,就又回轧钢厂了。
等再从陈主任办公室出来时,马卫民拿着陈主任刚开的条子。
上面写着:今天收野猪一头重328斤7两,到仓库换取红薯土豆1800斤。”
这年月精粉两毛六一斤,标粉一毛七一斤,精米两毛钱一斤,小米一毛钱一斤,花生油一斤六毛九,猪肉一斤八毛四。牛肉价格七毛钱一斤,羊肉价格七毛六一斤。黄瓜每斤四分钱左右,大葱每斤六分半,鲫鱼每斤四毛钱,大白米虾一斤五毛二,海蟹一斤三毛五。
这些价格,就是当时全国物价的缩影。
因为是野猪油水少,厂里给的价格是整猪5毛5分一斤,合计是180.78元。
换成细粮就是695.3斤,按照一斤细粮能换5斤杂粮就是3000多斤。
考虑到粮食还要粮票,陈主任特批了1800斤杂粮。
要知道现在黑市上一斤粮票已经涨到4,5元了,当然猪肉价也不低,不要票也得4,5元一斤,并且是有价无市。
到后勤处运输队还是找到刚才那位卡车司机,送了一包大生产,然后到仓库拉着粮食就又出发去了杨家庄。
到了杨家庄,村里各家能够当家做主的都到了村长家。
司机把卡车停靠在卫国家门口,村民们就七手八脚的把粮食卸了下来。
粮食卸好后,司机师傅拒绝了杨卫国吃饭的邀请,返回轧钢厂了。
看着成堆的粮食,杨卫国喜不自胜。
“卫民村里人这下是有了活路了,这都多亏了你啊。”
马卫民也是内心稍安,能够帮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村民,他也感到自己的良心还在。
他笑着对杨卫国说:“卫国哥你这就见外了,你也是给了150元钱的。再说了我也是村子里出去的,怎么也不能眼看着村里人挨饿不是。”
杨卫国哈哈一笑:“兄弟,哥心里有数,话就不多说了,以后有事找哥,准帮你办的妥妥的。”说完他就跟据村里人凑得钱数的多少开始分粮食,今天整个杨家庄都喜气洋洋。
第4章 杨卫军,秦红茹
晚上,杨卫国家里特地做了一桌子好菜请马卫民吃饭喝酒。
饭桌上,村里几名有名望的老人都到了。
所有人跟马卫民聊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这事大家伙都知道轻重,没人会乱说话。至于杨老六家的寡妇媳妇,已经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了。村里人明确表示不欢迎她们回村。
马卫民没有问怎么逼人走的,一个没有了男人的家想赶走办法多的是。
饭桌上马卫民喝多了。
他的酒量很大,足足喝了5斤多。
不过桌上的人就是奔着让他喝酒来的,又大多是长辈,推脱不了。
别人不管喝多少,反正他每次都是酒到杯干。
在车轮战下,再好的酒量也没能坚持住,最后还是倒下了。
不过桌上的人也没好,倒下一大片。
杨卫国喝的也差不多了,他把马卫民扶到了他的屋里休息。
回到了正堂,正堂里这时却多了一个女人。
她跪在老村长面前苦苦哀求:“卫军身体眼看是越来越差了,没了卫军我真不知道怎么养活3个孩子,大爷爷求求你给孩子一条活路吧,我只是个妇道人家也是没办法。”
说完就呜呜的痛哭起来。
老村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卫军媳妇你可是想好了,你比卫民这孩子大8岁,你就是跟了他,也只能得点粮食不会再有更多了,你可想好了,这一步踏出去,可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女人凄然一笑道:“我也不会想要更多了,等卫军没了,我只要能把3个孩子拉扯大就知足了。我是个没本事的,也只能想到这个办法。除了卫民,村里也没人能帮我给我这么多粮食了。”
老村长拄着拐棍站了起来,缓缓走回后屋:“造孽啊!”
老村长是从最混乱的年代过来的。
他早已见惯生离死别,也见惯了人世间的阴暗面。
在他看来,没有了男人的支撑,一个女人为了孩子做出什么事情来都是不意外的。
就算自己不同意又能怎么样?
她还是会向卫民如飞蛾扑火一样,扑上去,只为那一丝丝可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