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长安贵族中的有子弟在崇文馆学习的人家,家家如同过年一般,只差张灯结彩来表达这家的家主喜悦之情了。一大早家中的下人们就开始各种忙碌。有上街采购食材的,有在家打扫家里卫生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自家在崇文馆读书的小子回来了,有些想低调的也是被家中的老人逼得是大摆宴席。甚至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为朝中大臣的儿子大发雷霆道
“你这个不孝子,我就这么个小孙子,你送他去吃苦也就算了,而今他回来了,我想好好的给他置办点吃的,你都不乐意了?”
没办法,于是每家都在精心准备着饭菜。
皇宫里,李承亁、李恪也是回到了皇宫,李世民也是在吩咐御膳房准备一些平时两人喜欢吃的吃食,当值太监刚要去吩咐准备,这时李承亁、李恪异口同声道
“等一下,我们这里有些我俩在学校亲手种植的蔬菜和我们亲手捕获的鱼做成的鱼干你一并带去,让御膳房做了,让父皇与母后品尝。”
说着就让人从外面把自己带回来的蔬菜和鱼干带了进来。
李世民看着这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以为这一定是蒋小瑜那小子弄的把戏,于是问两人道
“你们说这是你们亲手种的?难道不是学校种好发给你们的?”
李承亁刚要说话,这时李恪却抢先一步说道
“对,在学校蒋先生每人给我们分了一小块田,还发了工具和种子,每人种下后每天都要自己浇水、施肥、拔草。我和哥哥还小提不动那水桶,我们都是两人去抬水来给菜浇水的,先生还说了,如果种不好的,就不许回家,所以每个人在没事的时候都会去照看一下自己地里的蔬菜。”
小李恪自豪地说道,看着李承亁、李恪这么小的年纪,居然在学校里还要种菜,而且还懂得互相帮忙,李世民既感到心酸,又感到幸福。经历玄武门事变的他,对兄弟之间的感情更为珍惜,看到这两兄弟这么互帮互爱,他心里也是暧暧的,不由得心一动,立即吩咐当值太监道
“吩咐御膳房就把亁儿和恪儿种的菜和捕的鱼多做一些,送到朕的寝宫里来。”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恪一眼,又对太监道
“你去通知一下杨妃,让她一会来朕的寝宫吃饭。”说完又与长孙对视了一眼。长孙也是给了他一个笑容,也不再言语。这是一种鼓励的眼神,李世民明白。也不再过多说什么而是又转向李承亁两人道
“你们所说的捕鱼又是怎么回事?”
李承亁、李恪两人这时立即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将蒋小瑜带领他们搓绳子织网捕鱼,甚至还有到深山露营等一字不漏地向李世民一一道出。
甚至就连每班分配饲养的那几头牛多大了,每天要吃多少草料,最喜欢吃何种草料等都讲得是一清二楚的。听得李世民也是惊喜连连,虽说他与长孙每年都要亲自耕种,但那都是给天下人立个榜样而已,要是说起来自己也不可能对这耕种之事说得头头是道的。这时两人已经将学校所发生的趣事讲完。李承亁还意犹未尽的补充道
“先生说了这天下万物,本就没有无用之物,我们搓绳子的?牛都不吃,却是搓绳子最佳之物。儿臣认为,这是儿臣这两个月来学到的最有用的一句话了。”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禁为自己这个接班人感到一丝骄傲。
接下来更是兴致高昂地对两人学业进行了检测,结果却惊奇的发现,以前逼着记却怎么也记不住的东西,现在却能开口道来,而且十分流利。
一个时辰后,李世民,长孙、杨妃以及李承亁、李恪五人围坐一起边吃着边聊着,李世民、长孙、杨妃三人更是感到幸福满满,这个世上没有哪个父母对自己儿女的一点小小的孝心不当一回事的,就连这三人也是如此。
这样的场景在每个去崇文馆学习的家庭都在上演着,看着自己家以前吊二郞当的小子回来后变得彬彬有礼,而且谈吐大不一样,每个家长打心里高兴,就连家中老人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谁不希望自家的子孙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就连最溺爱子孙的老人也不例外。看到自己家小子变化如此之大,许多家长内心深处却下定了一个决心。
而程咬金家中程咬金也是豪情万千吩咐下人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拿了出来,这酒放以前只有出征后大胜而归才舍得喝那么一点点,现在他却喝醉了,自己家以前因为穷没有书念,后来虽有了一身功名,但同朝为官的人中大都看不起自己,特别是那些文官们,就只因为自己大字不识一筐。现在不同了,自己的长子程处默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