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告诉太后,让太后告诉皇帝。
不过想了想太后和皇帝的身体情况,陶君兰又忍不住苦笑了:这样的话,她是真怕两人都承受不住。说不得到时候太子没废成,反倒是帮了太子一把,让皇帝提前驾鹤西游了。
所以说,这事儿其实是真的有些难办。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只觉得前方一片晦涩不明,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
而越是这个时候,她也就越是想念李邺。
若是李邺在京中,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复杂了。若是李邺在京中,她也就不必去管这些糟心事儿了。
“姐姐也别太担心,既然那孩子还在咱们手中,到时候真没什么法子了,用那孩子威胁太子,不许太子进京也是个法子。”陶静平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倒是语出惊人。
陶君兰愕然的出神半晌,最终苦笑。这个法子,的确算是不是法子的法子。卑鄙低劣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效果不一定会很好。可是就像是陶静平说的,没法子的时候,这也算是最后的法子。
这般想着,她那些道貌岸然的话就说不出来,更驳斥不了。
陶君兰忽然觉得,她有点儿理解皇后了。或者说,本身她就越来越和皇后相似了?这般想着,她不禁微微打了一个寒噤,只觉得遍体生寒。
一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五,眼看着年是一日日更近了。再过三日就该罢朝封笔了,也就是说,皇帝暂时就不再上朝了。除了特别紧要的事儿之外,其他小事儿也先积着不予处置。
而除夕宴也即将到了。
陶君兰想,或许局势到底如何,除夕宴上便是能见分晓?
而唯一让她松了一口气同时又紧张担忧的是,太子仍是没有回来。甚至,半点消息也没有。;
第一卷 第561章 惊喜
及至腊月三十,太子也好,李邺也好,都是没有动静。陶君兰进宫赴宴的时候,心情颇有些复杂,不知怎么的,总有一种鸿门宴之感。
陶君兰将这种感受与青姑姑说了,青姑姑倒是爽朗一笑:“怕设么?我就不信皇后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你如何。只要你不走单就行了,宫里的吃食也尽量别动,假装吃几口也就罢了。”
青姑姑这话自然是完全算不上什么安慰劝说的,不过这态度却是让陶君兰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下来,不由也跟着笑了;“就是想吃也没处下筷啊。”冬天本就没什么新鲜菜蔬,无非都是大鱼大肉罢了;。油腻腻的摆在那儿,哪里还想动?就是有些看着还不错的,等一筷子放进嘴里也就知道了,中看不中吃罢了。
一时准备停当,陶君兰就带着拴儿进宫去参加宫宴了。自然,拴儿还是主角。不过这次她也是延续前两次的风格,尽量的高调打扮了。她和拴儿撑起来的是端亲王府的脸面,着实是不能太过低调了。
而且,面对皇后,太低调了岂不是等于示弱?现在她自然是不能示弱的。相反的,越是这个时候,她便是越该高调一些,然后叫旁人看着,端亲王府一如往昔,并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被轻易压过。
因是除夕宫宴,所以这一次太后也是要出席的。只是因了身体原因大约也不会呆太久就是。
陶君兰其实最关心的是皇帝。皇帝自从上次腊八的事儿之后,似乎身子也一直不大好,叫人心忧。
其实叫她心忧的还有另一件事情:那就是上次的刺客,交给皇帝之后竟是一直没再有消息传来,叫她心里纳闷不已。
按说,不过是审问一个刺客罢了,又能难到哪里去?又要花费多少工夫?就算是什么都审问不出来,那也总该有个结果。
没有结果,着实叫人焦心。
陶君兰算是发现了,最近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进展,一直停留在了原地,处处透着一股子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和压抑。
因也不愿意和人寒暄,所以陶君兰是掐着时辰过去的。去了之后刚在自己位置上坐下,帝后便是与太后一起过来了。
皇帝作为儿子,是和太后并排进来的,而皇后则是落在后头。
陶君兰偷偷打量了一下皇帝的面色,见皇帝面上倒是也看得过去,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如今皇帝的身子才是最要紧的。
皇帝在正中坐下,太后和皇后分居于两侧。
陶君兰起身随着众人给皇帝三人行礼。礼毕后重新坐下了,这才又有了功夫去打量别人。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皇后。然后陶君兰就发现了,这些日子恐怕皇后也没好受到哪里去:否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