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吩咐什么,碧蕉便是又问了起来。
陶君兰是有些渴了,想了想却没要求喝水,言道:“端一碗粥来我喝。”因为一日都在昏睡,这会子嗓子已经干得有些嘶哑了。
反正也没胃口,倒不如拿粥当水喝。既可以润喉,又多少吃了些东西进去。
见陶君兰主动要求吃东西,顿时碧蕉便是又惊又喜,忙不迭的就去盛了粥出来。不仅仅是粥,还端了两碟子开胃的小菜:一碟是酸笋片,一叠是凉拌的鲜嫩小黄瓜。一个白生生,一个碧青青,摆在一处倒是格外的让人想尝尝。
陶君兰知道这是为了让自己多吃几口特意准备的,当下便是越发的觉得自己若是不肯多吃两口,便是根本对不住这些心意。
所以,纵然仍是没胃口,吃在嘴里也尝不出什么滋味,陶君兰还是忍着将一碗粥都吃了个干净。好在那酸笋片还不错,到底还是起了些作用的。不然只怕她根本也吃不下。
只是吃了一碗粥,碧蕉却高兴得跟什么似的:“明儿早上叫厨房再送些酸爽口味的菜色。”
陶君兰笑了笑,没说出实情,心道碧蕉这几日操心得不行,能叫她高兴一些也好。随后又吩咐碧蕉:“扶我起来,我想走走。去书房看看书。”
碧蕉有些迟疑。
陶君兰一笑:“看书也不会累着人,我也是无聊,想打发打发时间。”不过事实上,她却不是想去看书,而是想去写一封信。;
第一卷 第464章 两难
陶君兰心里很清楚,若是她真熬不过,就算临死想见见李邺也是见不到的;。所以,她才想写下这么一封信。至少,不至于连句话也留不下。
信或许现在交不出去,可是等到瘟疫过后总能让李邺看见。那个时候,有了治疗瘟疫的方子,她也不怕李邺染上瘟疫。
留下几句话,无非也是让李邺好好看顾一双儿女,不要伤心罢了。再将自己不放心的事儿都嘱咐一遍。
陶君兰针斟酌了一番,最后在信上郑重的留下了一句话:“若妾不幸,只求死后能与君同穴。”
只有正妃才能和李邺合葬在一处。这一点,不会有例外。所以,她这句话也就是变相的要求李邺在她死后将她册为正妃。
不是她非要在乎这个名声,而是为了拴儿和明珠,她不得不在乎。
庶长子和庶女是没有前途的,李邺还这般年轻,不可能不再娶妻纳妾。到时候再娶个王妃,生出了嫡子,那拴儿少不得就是眼中钉了。可若拴儿也是嫡子呢?那么即便是李邺再生出一个嫡子,也威胁不大。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至于暗地里的,陶君兰相信李邺是会护着拴儿的。再不济,还有太后和皇帝。这两个人,对拴儿这个曾长孙和长孙都是十分疼爱的。就是明珠,也深得皇帝的宠溺——纵然原因是因为长得像自己祖母,可却也不影响什么不是?
又沉凝片刻,她提笔道:“一双儿女,求王爷送至太后身边教养。”李邺在她死后,说不得要消沉一段时间,到时候肯定是看顾不了一双儿女的。而且,他一个大男人,再怎么细腻温柔,也是不可能和她相比的。养孩子这种事情,不是她不放心,而是不适宜。
而且,也要让李邺腾出手来,去做他想做的事儿。
一封信洋洋洒洒的最后足足写了三大篇信纸都还没写完。从她的身后事,直到明珠将来的婚嫁之事,她都一一写了。但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写了下来。事无巨细,也不嫌啰嗦,倒是只怕有什么没想到的。
碧蕉自是不认识字的,不过她也看得出来陶君兰是在写信。只是陶君兰那一副认真的神情叫她不敢打扰罢了。
陶君兰这封信写完,天色已是见亮了。将信纸装入信封之中,陶君兰郑重其事的又放入了匣子里,然后搁在书架上。
碧蕉在一旁自都是看见了。而陶君兰也是故意叫碧蕉看见的——这样的话,将来碧蕉在她死后,必然是会将这封信给李邺的。
聚精会神的写了这么一晚上,以陶君兰的身体情况来说,俨然是有些吃不消了。聚精会神写字的时候还不觉得,此时做完了,只觉得精神倦怠。当下于是又叫碧蕉扶着她去歇下。
只是陶君兰不知道的是,碧蕉纵然是不识字,可是却也模糊猜到了几分,在她睡下后,悄悄的去廊下拉着春卉哭了一回。又不小心叫红螺瞧见了,最后三个丫头都红了眼睛。
红螺犹豫了一阵,迟疑的和碧蕉商量:“要不然这事儿咱们悄悄告诉王爷?侧妃的情况……”
碧蕉摇摇头:“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