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说心里真半点没有难过寒心却也是假的。
她知道太后一直因为当初的事儿耿耿于怀,对她有偏见。可是却没想到她做了这么多,甚至已经曲意奉承了,却依旧只落到了这么一个下场。
挺可笑的。有那么一瞬间,她甚至忍不住想:大约在太后眼里,她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亏她还自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陶君兰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出了寿康宫的时候,太后却是颇有些懊恼的叹了一口气。
即便是张嬷嬷这个自认为了解太后的,此时到底也没敢说话。
不过太后却是自说自话起来,喃喃道:“你说,我是不是真冤枉她了?”
张嬷嬷觉着不是在问自己,不过想了想却也是壮着胆子说话了:“我觉着,陶侧妃不是个心大的人,她明白着呢。这事儿,怕真不是她做的。”
太后寻思半晌,却是没有再言语,末了只叹了一口气。
张嬷嬷便是清楚的明白了:只怕太后心里还是没回过味儿来呢。之前那一回,太后心里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一时半会是改不过了。
所以,张嬷嬷便是轻咳一声,劝慰道:“如今是非的风口浪尖上,陶侧妃暂时隐避一二也好。只可惜是不能进宫看拴儿了。”
“我最近精神头也短,着实无力照看拴儿。就先送回去端王府养着吧。不是刚得了妹妹?也别让他们兄妹生分了。”这是太后枯坐半日后得出的结果。
张嬷嬷看了一眼太后,也不敢提陶君兰,只是笑着道:“端王爷知晓了,怕是高兴得很。说起来,他们父子之间相处的时间也是少。更可怜上一回端王去了边关,回来拴儿竟是连认都认不得了。”
太后不知这一茬,如今听说了,倒是也心酸了一回:“他素来就是命苦的。好事儿没他,吃苦受累受委屈的,都是他。”却也是越发坚定了要将拴儿放在端王府的心思。
当然,太后是不会同张嬷嬷说,她也是怕拴儿将来和李邺不亲厚,才会动了这样的心思。毕竟,现在李邺可不只有一个儿子了,真生疏了,将来说不得又要起了什么争端。
拴儿毕竟是从小养在她跟前的,自是不能够不为他打算着。
所以,拴儿被送回端王府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这自是让已经准备闭门思过的陶君兰欢喜了。
至于太后那一番话,最后落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那又是另外一说了。
陶君兰回了府,便是认真的准备执行太后的责罚。所以,当李邺回来的时候,沉香院的门,便是被从里头锁上了。待到问了缘由,他登时哭笑不得。略一沉吟之后,他便是转身走了。
只是走了没多远,他便是拐了个弯,低声吩咐周意:“去,给本王找梯子来。”
用眼光丈量了一回沉香院的围墙,他又补充一句:“长的。”;
第一卷 第350章 埋怨
当丫头瞧见墙头上冒出来一个人头的时候,吓得险些没尖叫起来。待到看清楚了那人的样貌之后,便是彻底的呆愣住了。
李邺却是淡然镇定的悠然将梯子提了进来,然后不失风度的悠悠然从墙头下来。
然后,他越过所有因为见到了他而呆若木鸡的丫头,径直进了内室。
陶君兰正抱着明珠逗弄呢,冷不丁的一抬头看见了李邺,当即也是明显的一个怔忪。随后便是禁不住抿唇笑起来,虽然竭力保持镇定,可还是压不住心头的欣喜:“你来啦?”
李邺也是一笑,随后看了一眼杵在旁边的奶娘和丫头们。
李邺的意思很明显,所以旁人很轻易的便是领悟了,然而鱼贯而出。留给他们一家三口相处的空间。
陶君兰因抱着明珠,也不好做太大的动作,便是只笑着看李邺问道:“怎么进来的?我不是吩咐人将门从里头锁住了?”
“爬梯子。”李邺轻咳一声,言简意赅。
陶君兰微微窘迫了一下,然后着实忍不住的“扑哧”一声笑起来。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她只是想象了一下李邺这般玉树临风温文儒雅的样子爬墙,就着实忍不住。
此事儿若是传出去叫人知道了,只怕京城的人都要笑疯了。
“没让人瞧见吧?”陶君兰一本正经的问道,倒是真有几分担忧:“可不能让人瞧见了,传出去那可成笑话了。”
“就你院子里的人,和周意知道。”李邺倒是全然不担心——谁敢拿这个嚼舌头?不想活了?再说了,他爬的是自家府中的墙头,又有什么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