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什么影响,皇帝心里是明白的。他不愿意犯当年先皇犯的错。当年若不是先皇对李邺太过喜爱,又表现得太甚,李邺也不至于……
气氛一时有些微妙。拴儿也似乎有些感应,睡得好好的忽然“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声音洪亮倒是唬了几个人一跳。这屋子本就宽敞,拴儿这么一扯开嗓子哭起来,竟是还有点儿回音。
李邺忙看向周奶娘。周奶娘也不敢耽搁,忙去将拴儿接过来,手熟练的往襁褓里一摸,感觉到一点儿濡湿,便忙看向李邺:“得换尿布。”
皇帝看出周奶娘的拘束,便是一摆手:“就在那边的椅子上换吧。”若是出去才换,未免等太久了,孩子哭得这般厉害,看来是很不舒服。顿了顿,他又笑着赞了一句:“声音这样洪亮,将来肯定能一鸣惊人。”
李邺禁不住笑了,看着拴儿的脸目光满是温柔。
皇帝也饶有兴趣的盯着拴儿看。
周奶娘被这么多人盯着,其中还有一个是皇帝,自然是紧张得不得了,手上都有点儿不大顺溜。以往做惯了的事情,今日也有些磕磕绊绊的。
拴儿不仅是尿了,还拉了。尿布解开的时候,顿时一股淡淡的臭味就飘了出来。周奶娘顿时尴尬得不得了,低声解释:“明明喂奶的时候把过的——”
李邺也看了皇帝一眼。皇帝却是一脸不在意,反而笑呵呵的:“这是拴儿不见外呢。”
李邺便是禁不住想:父皇对儿子似乎从来都没这么宽容过?难道真是更疼孙子一些?;
第一卷 第226章 心知肚明
皇帝对拴儿很有些舍不得送回去的架势,不过毕竟时间摆在那儿,纵然不舍的,皇帝到底还是将拴儿交给李邺:“时辰不早了,你们也该回去了。”
李邺微微松了一口气,示意周奶娘抱着拴儿。
结果,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刘林在外头高声和人谈笑:“皇后娘娘想请端王爷带着小公子过去一趟?”
李邺当即便是站在了原地,并不往前走了。
而此时门外另一个人的声音响起:“皇后娘娘也是想见孙子了。听见太后的形容后,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见着。刚好听闻端王爷带着小公子进宫了,就想着干脆也趁机看看。”
刘林又笑道:“刚进去没多大一会儿,只怕这会子还不会出来呢。只怕要等一会儿了,要不去偏殿喝杯茶?等要出来的时候,我再去叫你?”
那人却是笑着拒绝了:“还是就在这等着吧。也省得你麻烦。”
刘林便是没再说话。
李邺的眉头微微蹙起,下意识的回头看去。
皇帝面上看不出息怒,半晌后道:“一同过去罢。”
李邺拳头松了又捏紧,最后点头没有做出任何拒绝的动作。
周奶娘有些不安的看了一眼李邺,无声的将拴儿抱得更紧了。
“刘林!”皇帝扬声在屋里喊了一声,同时又重新走回去坐下了。待到刘林进来,这才吩咐道:“备轿,朕要带孙子一起去给太后问安。你再让人去跟皇后说一声,就说晚膳在太后那儿用了。”
至于准备不准备李邺的,皇帝却是没主动说明。刘林也没敢多问,弓着身子退出去后便是压低声音对外头那人笑道:“得,你快回去报信罢。我也就不另差遣人去了。”说完这番话,他也不敢再耽搁,忙去准备轿子。
以往皇帝去内宫最多也就是用撵不用轿,毕竟轿子四下都遮挡着,看不见四周景色,哪里能比得上撵?今儿突然要用轿子,刘林倒是也能猜出是什么缘故,心里不由得也有些感慨:当初先皇便是对儿子严厉对孙子宠溺,看来如今皇上也是这么一个性格了。想想也是,皇上除了对端王有愧所以一直格外包容宽厚温和之外,对其他的儿子,哪一个不是严厉非常?可偏偏对拴儿倒是一副慈和。
只但愿,当初发生在端王身上的事情,可别再发生了。
刘林作为当初皇帝做太子时候就跟在身边的老人,对一些陈年旧事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他若说他了解皇帝,只怕没人敢说个“否”字。甚至这方面若他认了第二,那只怕皇后都是不敢认第一的。
说起来也是可悲,别说是皇后,就是太后,或是后宫中任何一个妃子,都比不过刘林对皇帝的了解。皇帝每一个习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代表了什么,去问刘林,刘林总是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