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影。duoxiaoshuo.com
好了,再过4天就要初考,我不多写了,让你的微笑,陪伴我一起走进决定命运的考场吧。
1978年6月13日 爱辉”
上海,同一天晚上,晓晗也在给我写信:
“你好!
6月3日来信收到,免你挂念,及时给你回信。
对于我病退之事,我现在倒是不大担心了,整天想到不知你是否能考到上海,今后我们怎么安排生活?
‘如果他考上黑龙江的大学,我就转到黑龙江工作怎么样?’我母亲不同意,她说:‘我别的主意不能拿,这点主意还是可以做的。’
我想,我们俩的事要经过曲折的办法才能成功了。当然,能一下考到上海来,那自由就属于我们了。
我们的感情建立快两年了,现在突然离开,真的好像缺了什么东西,不是滋味。有各种人来劝我把这段感情‘黄掉’,我都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根本不考虑。
1978年6月13日 上海”
晓晗的这封信,是我在初考结束回到生产队才收到的。
我觉得很有意思:要知道,这是我们第二次同一天相互写信了。
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在这一天的同一时间写的?
我想起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以前对这句诗的感受并不深,认为不过是诗人的一种感情抒发。如今俩人一个在农村高考,一个在上海病退,分处两地相隔六千多里,虽然不能相见,但是心心相印。我们同时在信纸前拿着笔,同时在脑子里思念着对方,同时用文字的方式无声地表达着相互的关心,不正是李商隐这句诗的真实写照吗?
爱,是没有距离的。
在时代转折人生变迁的动荡中,有一个爱的人与你在心灵上默契共鸣、同声相呼,是一种幸福。
191、初考顺利 [本章字数:1958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6 10:43:26.0]
我16日去县城,18日参加考试,19日回生产队,一共去了四天。
在县城,我住在王雄涛所在的粮库宿舍里。三年前,王雄涛被招工到县粮库后,平时队里知青来县城碰到不方便,都喜欢到他这里来落脚。
到底是插兄插弟,王雄涛对我来县城参加初考更是照应。白天帮我打饭,晚上帮我打洗脸洗脚水,只提供方便不进行干扰。
只是在我初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才对我谈了他自己对将来的安排:看到知青纷纷离开回上海搞病退,他觉得再待在这里已经没有意思。目前他父亲正在联系山东老家的对口单位,准备把他和对象一起商调回老家即墨。
王雄涛的对象也是我们队的知青,叫小鲁,一年多前被县水泥厂招工。俩人都曾在知青点一个锅里吃饭,如今在县城举目无亲,经常来往,下班后碰个头,聊聊当年下乡的事儿,十分有趣。一男一女的,日子一长便处起了对象。
还是回到我的初考上来吧。
这次初考三门课:政治、语文、历史。
听监考的老师说,今年考生才七百人,去年有二千多人。我从现场也可以看出来,今年参加高考的上海知青不太多多,我们公社才20来个,估计大多知青都搞病退去了。
进考场刚坐下那会儿,我还有点紧张。等到监考老师把考卷发下来,我一看题都很简单,心中完全踏实。
我轻松顺利地答完,走出教室,等候一个公社里其他高考的知青出来。一方面是打个招呼,大家好分道扬镳各自回屯子去;一方面也想沟通一下考完后的感觉,看看自己答的对不对路。
不大一会儿,大家都出来了。根据互相交谈的情况,我可以断定,自己的考分在全公社中一定是拔尖的。
接下来我将投入更加紧张的复习,为7月20日的统考而努力了。
一回到生产队,老张家大姑娘胖丫就来帮我晒被子。
晓晗长期住在老乡张家,与胖丫关系特别好,我算是借光了。
晒着被子,张家姑娘抽空帮我洗了几件衣服。晚上,又来拉我上她家吃晚饭,说是她爸妈说的,要犒劳一下从考场凯旋而归的我。
晚上,我总算一个人静下来,在宿舍再看一遍晓晗写来的信。
这信封落款的日期,同我去县城初考前给她写的信一样,都是6月13日。
不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