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底,日本军部正式向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发布攻取太原的命令。以坂垣征四郎统帅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之大部为北路,沿同蒲线为主攻方向,越内长城直取太原;以川岸文三郎率第二十师团之一部为东路,由石家庄沿正太线西进,策应第五师团,以实施两路分进合击太原之战略意图。
忻口,古为军事要地,在军事上是屏障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可称之为战略咽喉要地。忻口的守与失直接关系到太原的安危。中国军队在忻口集结兵力,计划乘日军立足未稳,将坂垣征四郎消灭于云中河谷。为确保山西要地,蒋介石令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四个半师从河北星夜驰援忻口,并任命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会战。
前敌指挥部下辖第十八、第十四、第六、第七集团军,计划以三个集团军在五台山至宁武山一线,依托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其部署:朱德第十八集团军为右翼,在滹沱河东岸依托五台山组织防御,制止日军前进,并相机以主力挺进雁门关,威胁敌之左翼,形成包围日军之态势;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居中央,在代县至原平公路正面实施防御,抗击日军进攻;杨爱源率第六集团军为左翼,在同铺路西侧组织防御,并准备以一部兵力挺进敌后,威胁敌之右翼,与右翼军东西呼应;由傅作义率第七集团军为预备队,集结在忻县、定襄一带,相机行动。
10月1日,华北日军主力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第一、第二、第十五混成旅团、堤支队与特种部队等共三万余人,沿代县至原平公路发起进攻,忻口战役序幕拉开。日军以正面进攻结合迂回,在猛烈的炮火、坦克和飞机支援下攻打崞县、原平。守军第十九军主力奋勇阻击直至白刃鏖战,坚守一周,战斗十分惨烈。驻守崞县西关独立第七旅马延守部刘连相团全部殉国,崞县陷落。9日,日军又大举围攻原平,一九六旅全体官兵与入城之敌浴血巷战3天,最后旅长姜玉贞率二百余仅存官兵退守城东北角,与日军苦战肉搏,于11日全部阵亡。日军占领原平后,以第十五混成旅团等为右翼,第五师团主力为左翼,沿同蒲路左侧向忻口猛攻。卫立煌遂以忻口为轴心,以刘茂恩为右翼兵团指挥官,指挥第十五军刘茂恩部,第十七军高桂滋,第九十四师朱怀冰等部;以王靖国为中央兵团指挥官,指挥第九军郝梦龄部,第十九军王靖国部,第三十三军孙楚部,第三十五军傅作义部,第六十一军陈长捷部,晋军第三十八军之第五二九旅等部;以李默庵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第十四军李默庵部,第八十三师刘戡部,第八十五师陈铁部,晋绥军第七十一师郭宗汾部,第六十八师孟宪吉部。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之线展开迎敌。
刘茂恩之第十五军,从西安附近曾开至平型关作战,后奉命撤回忻口附近,当卫立煌部由太原北进时,刘茂恩已在忻口东北东社、宏道镇附近山地占领阵地。该军原属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直接指挥,隶属卫立煌后,任右翼之守备。
刘茂恩第五军辖第六十四师和第六十五师,第六十四师师长武清华,辖第一九一旅和第一九二旅,第一九一旅旅长邢清忠,第一九二旅旅长杨天民;刘茂恩兼第六十五师师长。
刘茂恩第五军负责滹沱河东岸灵山高地的防御任务,第六十四师为左翼,第六十五师为右翼,灵山高地归第六十四师。彭辉系第一九一旅第三八六团团长,负责灵山高地的防御。
彭辉团是十日上午八时进入阵地的。灵山高地50米前有一个小土山,小土山和灵山高地之间有个干涸的水沟。彭辉勘察完地形,当即决定小土山作为前沿阵地,灵山作为二线阵地,加强纵深配备。要求防御工事战壕连通,人人有掩体,营连要有指挥所,指挥所(大掩体)要洞大口小,既能住几个人,还能存放弹药;并决定加深加宽水沟,用以阻止迟缓日军猛攻的速度;主阵地设在山腰部,突出点有重机枪掩体,山顶有诱敌飞机和敌炮兵轰击的假阵地工事;各营还要在后山为一个连的预备队开挖掩体土窑。
彭辉团忙乎了一天一夜,基本把防御工事修筑好了。次日,敌机便来阵地上空盘旋侦查了,不一会儿,日军便炮轰了灵山高地。彭辉判断敌人很快就会发起进攻,遂命令部队进入阵地,作好战斗准备。然而,日军当天并没进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军依然仅仅是炮轰,这给彭辉团足够的时间修筑工事。
虽然战火还没烧到这里来,但彭辉的心情并不轻松,6月25日,他给远在老家徐州沛县的魏秋红写了一封信,要她来西安完婚,之后,他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