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找小说网 > 李国文文集(第二卷)长篇小说2:花园街五号 > §十二

§十二

刘钊望着天花板,一言不发。

那上面正趴着一只蜘蛛,敢情最早的房客已经搬进来了,正在垂挂的灯绳和天花板的夹角间,营造它小小的不甚工整的蛛网。看来小生物也自有它的聪明,不像市委书记那样一个劲地讲求质量。“是的,老头子存心在找别扭,什么时候气消了,别扭也就不存在了!”

韩潮就是这种不肯人云亦云的性格。

从一九四五年和韩潮打交道起,刘钊就被他那毫不矫饰的直爽性格吸引住了。

那时候,刘钊才十五六岁,是警察局长刘大巴掌的少爷,是穿着立领制服的国高学生。直到今天,刘钊已是五十出头、饱经忧患的过来人,始终敬重着他,挚爱着他。韩潮在刘钊心里,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这倒不是因为自己处于逆境时,韩潮不但支持过他,甚至还冒风险庇护过他。也不是因为韩潮曾经是地下党活动时期的领导人,现在的上级,才产生亲切的感情。

刘钊自从那年冬天——一个在记忆里最温馨的暖冬——在冰封的江面上,头一次见到满腮短硬胡茬的韩潮,就很快喜欢上他。从那以后,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岁月,急风暴雨的生涯。尤其是当刘钊一蹶不振,在坎坷崎岖的道路上挣扎时,韩潮,这个不曾抛弃朋友的布尔什维克,始终像兄长似的关怀着

他。

有的人根据需要来结识朋友,通过价值规律来调整友情的浓淡亲疏,现实主义使得他们趋利避害,近则如胶似漆,远则狗彘不如。但刘钊和韩潮、吴纬的友谊,既有罗曼谛克的色彩,还有上古遗风;不但有战友的忠贞,还有亲人间的骨肉情深。所以,他们的情谊一直维系了四十年,始终是那样心贴着心。

韩潮还在批评、指摘、挑不是……

“难道人一上岁数,嘴就碎了么?过去,他可是不喜欢讲废话的。”刘钊看了看表,心里琢磨,“该让老头子结束这即兴讲话了。那个奥立维·康德拉季耶夫肯定已经看完了花园街五号他祖父的旧居,此刻该滚蛋了。”

他招呼了一声:“莎莎!”

吕莎随他走进隔壁的空房间:“什么事?”

看她脸色不顺,连语调都冷冰冰的:“你怎么啦?莎莎,刚才还好好的,谁惹你了?”

“你!”她是个说翻脸,立时三刻就和你不共戴天的主。

“我可不曾招你——”对那双既漂亮、又厉害的眼睛,刘钊习惯性地退让。

她逼过来:“你干吗让我爸在这儿大讲特讲那些无聊的东西?又是他当年如何如何盖房、当小工那一套;大家早都听腻了,耳朵都起茧子了,只不过他是市委书记,才不好意思抬屁股一走了之。我不晓得你

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出丑丢人?!”

“莎莎,莎莎!我请你来,就是求你想个办法,别让老爷子再讲下去了——”

“你请得了神,送不了神,对不起,我不管!”

“莎莎,看在老朋友的面上,帮帮忙吧!我有我的苦衷嘛!……”

本来甩手不管、抬腿就走的吕莎,听了这话,站住脚,打量着刘钊。也许正因为是他,她才不愿使他下不来台吧!所以跨出门槛以后,又回转身来,凝眸注视着他。唉!女人的感情变化,真是瞬息万变哪!

临江刚刚解放,他就成了她老爹最欣赏、最器重,也是最得力的秘书。那时都过供给制生活,别看物质的东西不多,但精神世界倒相当丰富,人与人关系那份亲密、融洽,革命大家庭的气氛特别浓厚。先担任军管会主任,后担任市委书记的吕况,把他看作自己家人一样,半点也不见外。所以,那时还是个小姑娘的吕莎,和他十分亲近。

解放后把院墙又加高的花园街五号,实际上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吕莎被关在里边,是很寂寞的。除了韩叔、吴姨偶尔带他们托付屯子里乡亲养大的儿子、也就是现在住精神病院的大宝来串串门以外,没有别的小朋友或是同学来同她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她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比她大十二岁的刘钊。

慢慢地,吕莎出落成一个俊俏早慧的少女,风姿绰约,聪明过人。刘钊禁不住赞美:“你莫不是童话里的丑小鸭吧?”

生活的河流若是任其自然地直泻而去,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波澜。如果做父母的要是明白,烙在女儿心上的影子,不是可以强行拭掉的话,那么,怕也不会产生以后的悲剧了。

——我们这一代人,办了多少自以为聪明的傻事呵!

后来,刘钊调到省城工作去了。在那里,他和歌舞团唱花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