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联盟”
上文中说到,欧洲人割了欧盟总贸易额(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之中的65%,作为自留地,拒绝中国人和美国人染指,只将剩下的35%,留给这两家同全世界剩下的近200个国家去争抢。然后,他们关起门来,在自己人内部分配这个大蛋糕。
然而,让欧洲人操心的是,中东欧国家跟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的“次低级”中国比起来,劣势太明显了:
第一,劳动力价格太高。稍微做一点活,人们就喊着要更高的劳动待遇,不给的话,就停止工作,集体上街散步——典型的好吃懒做,就这德行,怎么跟“世界工厂”竞争?
第二,劳动者素质太差。实际上,苏联刚刚倒台的时候,中东欧国家的劳动力素质还是蛮高的。只是“革命”后,原有的企业纷纷倒闭,大伙儿没有活儿干,渐渐地就不会干活了。
第三,行业配套能力太差。在中国,一家成衣厂的隔壁,很可能就是纽扣厂、拉链厂,行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因此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就这点,在中东欧,想都别想。
第四,行政效率、社会服务效率太差。这个原因很简单,一群整天作秀和演戏给选民和美欧看,以讨得后者欢心的表演艺术家上台当政,能把国家弄成什么样子?
第五,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没法比。“革命”后的中东欧各国,什么都被“解放”了,就是基础设施没有被“解放”。
……
因而,为了保住他们在欧洲内部的饭碗,萨科齐们不知道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泪,最后终于决定,要充分利用一个漏洞——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身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这意味着当中国产品挟质优价廉的优势,在欧洲一路横扫的时候,会冷不丁遭遇“反倾销”——欧洲人跳出来说,中国是以低于本国成本的价格,蓄意祸害中东欧国家。
然后,最滑稽的事情发生了,当调查中国国内生产成本的时候,欧洲调查人员跑去了南美洲的巴西,或者赤道附近的新加坡!
他们以巴西或者新加坡的生产成本为参照,所得出的结论,我们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出来——“倾销”成立!
然后跟着来的,就是一系列打击,硬生生地要将中国产品挤出欧洲市场。
数点一下中国所遭遇的反倾销案,我们就会发现,对中国人发下“反倾销案”通知单数量最多的,就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欧元区)。
但是,就算使出这一招,中东欧也打不赢中国人。这时候,最后的绝招就出来了——火烧中国商品。2010年,罗马尼亚人在自家地里动手,4月21日拆了中国商人的“尼罗市场”,5月26日又一把火烧了中国商人的“红龙市场”。
不管怎么说,靠着这颇具流氓嫌疑的全武行操作,欧洲人也一直挺下来了。只是,欧洲版的“超级连营”还有一个关键性的缺点——能源和原料不足。
我们已经知道,在欧洲人的计划中,负责提供初级产品的“最低级”成员,也是由中东欧国家扮演的。然而,中东欧国家版图小,资源有限,就算把地皮翻过来,也弄不出多少能源、原料,供给西欧各国。
因此,西欧各国还得像过去一样,仰赖世界各国提供所需要的初级产品。
在这些初级产品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石油了,而欧洲的石油,又主要依赖于中东产油国。悲剧就此产生:谁都知道,中东产油国,除去已经被美国人吃下但未能消化掉的伊拉克之外,就只有伊朗还未控制在美国人手里了。
所以,为了欧洲经济能独立自主地运行,为了掀翻“石油美元”体制进而掀翻美元,为了扶欧元占据霸主的位子,萨科齐首先就要虎口夺食,将中东石油的控制权抢过来。
这就是“地中海联盟”的目标所在。
我们将这一蓝图概括如下:
第一,西欧各国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最高级;
第二,西欧各国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和技术、管理——次高级;
第三,中东欧国家提供廉价劳动力——次低级;
第四,中东欧国家提供部分原料、资源和能源,北非国家(包括已经答应参加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后来的利比亚)担负起提供主要的原料、资源、能源的责任——最低级;
第五,剩余的国家(包括塞浦路斯、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马耳他、叙利亚、土耳其),恰好位于欧元区和中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