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相对要小很多。
有人说不就是一座宫殿嘛,和至于要先观摩半个月,看好后,很快就能画出来。
可韩青池认为,他画的是一座宫殿没错,却也要有韵味深藏在里面,一座石山他最长时候观摩过近五年,五年间上山下山数百次。
之所以能成为现今的顶尖画作大家,就因为他的话被赋予了生命在里面,而绝非是一张普通意义上的画作。
否则这世上也就没有所谓的真迹与赝品的区别了,反正都是画。
即便两幅画看上去一模一样,可真正懂画的人,还是能从两幅画里看出不同。
这边韩青池已经开始观摩了,而营造所内,也来了几位顶尖的雕刻师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十二块模板上,将这十二幅画,雕刻上去,当然是反向雕刻。
这项工程可不简单,任谁看到要将那枚大的一幅画,反着雕刻在巴掌大甚至掌心大的模板上时,都会觉得难度重重。
不过这些人的手艺,是目前大周最好的,根本难不倒他们,无非就是耗费些时间。
这些人里,年纪小的有近五旬,大的则是近七旬,在谢琅看来,他们每一个都是大周的宝贝。
雕工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这里的每个人都掌握很多种绘画技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与此同时,谢琅也让未来拿出了一种特殊的矿产,用以纸钞的防伪,经过精细的冶炼制造,最终打造出宽约一毫米,比禅意都要薄的细条,最后只需要嵌入到纸钞里便可。
周钰是在五月初回京的,此时模板已经全部做好,包括谢琅的肖像。
与此同时,经由谢琅亲自发布的旨意,大周也整个忙碌了起来。
在儋州下面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仅六旬的老汉,自小无父无母,是吃着村子里的百家饭长大的,性格淳朴,善良勤恳。
因为感念村中人对他的恩情,他但凡是有时间,或者谁家有需要,都会义无反顾的放下自己手里的活儿,去帮衬别人。
村子里有一个泼皮,叫驴蛋,整日里就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大概是觉得这老汉懦弱好欺负,经常来老汉家里翻吃的喝的,老汉却并不生气,每次来但凡是家里有口吃的,都会给对方。
不过每次看到驴蛋,老汉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他好好找个活儿,别整日这样东游西逛的,现在还能在自家找到一口吃的,等自己不在了,别人岂会让他如此。
驴蛋哪里能听得进去,每次拿到吃的,都会骂骂咧咧的离开,日后在来。
村中的人看不下去,说老汉太软弱,就应该硬气起来,将人赶走。
老汉却摇头,告诉村民,他小时候住着破旧的茅草屋,冬天四处漏风,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裳,没有一张能遮寒的棉被,是驴蛋的祖母看不下去,用自己的两件旧衣裳给他做了一身,还把家中的一床棉被送与他。
这份恩情,他不能因为老人不在了,就一笔勾销了。
再者说驴蛋并不是个坏的,虽说总是在村子里闲逛,来他家里翻箱倒柜,可只找吃的,别的都不会动。
后来驴蛋听到这话,一时间觉得不是滋味,毕竟在村子里谁都觉得他不好,就连爹娘也非打即骂,唯独老汉觉得他不坏。
在将满二十岁的时候,驴蛋终于洗心革面,去县城里找了个正经营生,给一家酒楼打杂。
后来因为有一股子倔劲儿,能吃得下苦,那酒楼的大厨收了驴蛋做徒弟,倾囊相授。
再之后,驴蛋娶了师傅的女儿,并带着妻子去到隔壁的县城开了一家饭馆,因手艺出众,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赚到了钱,驴蛋带着妻子回到老家,出钱给老汉修葺了宅子,感激他当年的那番话,不至于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泼皮无赖。
数年前,儋州大水,老汉不顾自己年老体迈,愣是从大水中,救下了村里的二十几号人,最后因为精疲力尽,差点被大水冲走,好在后面来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将老汉给救了上来。
老汉姓牛,只因为当年发现他的时候是在村中的某家牛棚里。
村子里很多晚辈叫他牛爷爷或者是牛叔牛伯,岁数比他年长的,则唤他一声傻牛。
他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因此得知这件事后,谢琅就让当地官府,将老人送到京城,分值纸钞上,就用这位老汉的头像。
另外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位女性。
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