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普天之下的百姓都不如你,那你是否也会像今日一样,看不起你的表哥,看不起普天之下的百姓,而不屑于普通百姓呢?
若是这样,那你不是辜负了娘与上苍的期盼,你得此聪慧又有何用呢?”
王禅此时听着王彩霞的教诲也是惊吓得汗水连连,头都不敢抬起。
“娘,孩儿知道错了,愿受娘的重罚。”
(一般来说,小孩子动手的理由大同小异,在我们这个地方,小时候一般只提及父母,打得赢也要打,打不赢也会打,这似乎是中国小孩的天性。
对于王禅也是如此,只是王彩霞却非普通民妇,知大义而不咎小节,所以从一件小事之中,能说出七个王禅所犯之错,让王禅一直对此心有余悸,也是十分符合孩童天性。)
“那好,就仗击三十,赵伯就由你主罚吧。”
王彩霞说完,一个老奴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把戒尺。
则王禅则趴在地上,自动接受家法处置,一个教子有方,一个则是知错愿罚。
而在此情此景的黑暗之中,两双眼睛一直盯着发生的一切。
他们本想在王禅受罚之时进行偷袭,毕竟此时的王禅已完全处于梦魇之中,可王禅的手却一直握在泰阿剑柄之上,这让两人心里还是多了一份惧意。
而两人认为,还有机会,所以一直在暗中等待。
【作者题外话】:孩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现在的娃娃,则一个人长在之后的成就,很多都会由少小之时教育体现出来,易经有卦是山水蒙,也就是启蒙教育,有一个词叫蒙以养正,就是说启蒙教育之本,在于以正启蒙,可以少年本事,却不能失了德善之本,若启蒙不正,将来也难成大事,许多现在成功的人,可由于品行不正,自然也不会长久,许多前些年富起来的人,看似成功,其实都只是一时,慢慢的失了根基,就会败得很快,就是因为启蒙的时候,没有养正之因。
易经之所以能有占卜之用,其实许多都含着天地道理,观行察言,就可以一个人的品性,则根据一个人的品性,就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民与败,得与失。
希望我的读者也能从中有所领悟,这或许是在下最后的一点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