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并没有遗失,而是早就传与了我,而我一直带在身边,却从未敢使用此剑,没有人知道此剑就在本王手中。
先生今日用同样绝世之剑湛卢降伏蛇灵,让先生少了一把顺手的利器,三日大朝之上,本王为亲自赐先生这把秦阿之剑。
此剑虽然是神兵利器,可于本王却并不益处,只有在先生手中才有发挥大用。”
楚王本来就有赠王禅此剑之心,对于王禅来说,给他钱财他一样看不在眼,转手就揖与国库,美女对王禅来说更不需要,王禅的身边一直不缺绝色美女。
而送他的府院,此时已有尽三分之二都已改成民房,接纳来楚的流民。
楚王对于王禅所立之功已无可赐予,对于职位,想来就算是令尹之位王禅也不会放在心上。
今日所问司空,若论职位比王禅现在的左相还要略高一些,可在王禅面前连考虑的想法都没有。
况且若依王禅分析,子常既不为权,而万财王叔已是楚国首富,为财更不值一提,若说为色,子常也一把年岁了。
当年子常为得此剑不惜谋害郑卫使臣,却又得之不得,这正是贪欲之人的毛病,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有诱惑力。
而若楚王依然持在此剑,那么楚王必然会因此而陷入危险,可若是赐与王禅,那事情就不一样子,既可体现楚王对王禅的恩宠,又可把此矛盾转移到王禅身上,而王禅武技高超非是普通之人能敌,也正好可以利用王禅除旧这些贪欲此剑之人,正是一举两得。
而且这样也可以引蛇出洞,把子常引出,让王禅解决掉子常,也就不了一个潜藏的危险。
所以楚王此时提出,而且要在三日之后大朝会上公然亲自赐与王禅,说明也是别有用心,谋算深远。
王禅一听,嘿嘿一笑,起身作揖道:“谢王上如此大方,剑本是利器,不详之物,可微臣却之不恭,愿受此剑。”
楚王一听,知道王禅明白他的意图,也只得脸上尴尬一笑道:“有先生如此胸怀,本王庆幸。
子常是本王王族叔祖,可他却在楚都作下恶事,依律百死难恕,可本王却不想让人骂本王无孝不仁,子常王叔祖交由先生来处理,本王十分放心。
而且对于王祖母本王一直心存敬意,可若她谋略不利于我楚国中兴,先生也可酌情处之,不必请示本王。
本王信任先生,也知道先生一心为天下百姓而谋,并无私心,若非逼不得而已,先生不会轻易动武。
听闻先生自出道以来,尚未亲自斩杀于人,足可见先生仁善之心。
所以先生是此剑最好的主人。”
“王上放心,若有人不利于楚国,不利于百姓,微臣绝不会姑息,包括王祖母,只是在下也是十分为难,有些事涉及两位公主有所隐瞒,还望王上见谅。”
“有先生在,本王知道与否并不重要,过往恩怨本王实在不敢招惹,一切都要劳烦先生了,只要先生不觉得本王有些造作,把如此家丑之事让先生来为本王处理,实在有失君子之风,本王就感激倍致了。
本王也知此次吴国派出伯否太宰来楚,也是对楚国的重视。
而且伍相国之孙化蝶玄女不计前嫌为北方求雨功成,又力阻水怪蛇灵有功,救得万千百姓以及列国使臣,还有楚国群臣以及本王、王后、母后、王祖母等,本王心中实在愧咎难当。
回想当年伍氏一族及伯氏一族忠于楚国,对楚国功勋卓著,却无辜蒙冤受辱,实在让人痛惜。
所以本王将在三日后大朝会上再发旨令,召告天下,由本王承担当年对伍氏一门及伯氏一门的一切冤假错案之责,亲向伍氏及伯氏一门致歉,发布罪己召,洗清伍氏与伯氏冤由,还两门清白,让忠烈之魂得以安息,并归还伍氏及伯氏一族当年的产业房舍,让他们的后人可以放心安居于楚国。
由此以表本王对楚人爱戴与忠诚,同时也体现本王与吴国交好之心。
不知先生觉得本王此举是否妥当?”
王禅一听,也有些意外,但也觉得楚王此举到也心胸广阔,知错必咎,实不可多得。
“王上胸怀楚国,实让微臣钦佩,微臣并无异议,在此代表伍氏及伯氏一族感谢王上。”
王禅也是行了一个在大礼,跪在楚王面前。
楚王也是及时扶起王禅,让王禅就坐,并且亲自再次为王禅斟茶递水。
“先生不必如此,这是我楚国王族欠伍氏与伯氏一族的,自该由本王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