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国库,实也是十分不愿意,所以他们也想知道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且作为世放权贵,在此大朝之会上,若不为国分忧,自然会落下话柄,日后也难以立足。
所以当楚王问询王禅的时候,也就是满朝文武期盼之时,大家都想知道被封为楚国灵童的鬼谷王禅会有什么好办法。
可王禅还是老样子,先抑后仰,一开始装得什么也不懂,谦虚下问于万财,可当万财把普通人的想法说出之后,王禅才来了一个大转弯,一点一点的从强国、富民、强兵、充实国库说起,一步一步吊着满朝文武的好奇心,先阐述自己的观点,再提出自己中兴楚国的策略办法以及革兴施政之法。
这样一来,也让满朝文武主动顺着王禅的意思去思考,对于最后的结论,相信已赢得了许多朝臣的赞同,只是涉及较广,就如同子西所说,若冒然行之,就连楚王也不能意料结果,所以其实楚王对此已是十分满意。
有王禅如此捭阖之道,革兴之策能推一步那已是巨大的成功了,而且王禅的策略,也让满朝文武没有反驳的意思,毕竟王禅的税制也好,货币革兴也罢,最终若真能让这些权贵受益,那么将来实施的阻力也不会小得多。
王禅刚才的话,实是帮了楚王很大的忙,把他不能做的不能说的一起给做了说了,此时事情到了此,也该见好就收了。
楚王脸色忧虑,并没有把内心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却是先看了看子西再看着万财王叔。
“万财叔父,刚才左相大人言明国库之头,以物资为本,钱币辅之,也算是为将来楚国遇有在水祸之时,能及时保受灾百姓衣食无忧,不知万财叔父对此有何异议。”
楚王问此的目的,其实还是考虑刚才回赎楚人的能力,若说国库里已囤满物资,那么当楚国遭遇水涝大患之时,可以直接以物资来救济受灾百姓,那么余下的钱就可以执行回赎楚人的计划了。
“回王上,左相大人所言并无不妥,这些年我楚国历经战乱,若能囤积生活所需物资,一是可及时救助受灾百姓,二来在非灾之时,也可以适时调节楚国物价,稳定生活必需物口价格。
从而避免一些不法奸商从中谋利,保证百姓日常所需,于此老臣并无异议。
至于如何实施,还需再定详细方略,待司空大人回楚之后,老臣自然会报司空大人详察,最后再报王上审议。”
万财还是十分精通,所以只要一点通,就能理解,此时先是听得子西的口气,所以此时也大胆的支持王禅囤积物资的想法。
其实只有王禅知道,囤积物资并非只是为了民生,若是一旦以其它列国交战,或者内祸,正粮草先行之理。
王禅小小的一个方略,其实也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内乱作准备,当然对于白公胜,王禅早就有所防备,而且王禅就寄希望于白公胜有野心,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把利刃,刺破楚国积憋日久的朝政。
但王禅也不可能让白公胜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此时就从国库之上作文章,充实物资,而不是钱币,毕竟一旦内乱开战,钱币一时之间并不起有效作用,相反物资何以保证长久守城,长久对峙,而若长久对峙,那么对于反判一方来说,则是十分不利的。
“好好好,得万财叔父支持,本王十分感激,充实国库之事,就交由万财叔父负责,等子基叔父回楚之时,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的实施,至于刚才子闾叔父所捐钱财,正好可以供万财叔父实施一时之需。”
楚王安排充实国库之事,却也不忘刚才子闾的承诺。
而且他相信只要子闾履行了承诺,那么其它权贵世家,也不敢坐视不理。
而捐钱财让他们心里不舒服,可捐物资,想来他们应该更乐意。
若说国库有钱了,那需要物资之时,还得向这些封地世族购买,无形之中反而让他们多得了利,可若是捐物,就少了这一道回利的环节,也间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左相大人,刚才令尹子西叔父已同意增设一个新的司衙,本王细思,此司衙负责在楚国镜内察寻稀有物资,以增强国力,此司衙非常重要,就由本王亲自管理,左相大人可有适合人选推荐。”
楚王此次也算是再次卖一个人情给王禅,让王禅推荐一个适合的自己的人选。
可王禅却是一笑道:“王上,微臣来楚不久,对于朝中有贤之才尚不了解,我看此事还是需询一询楚国老臣要好,想来子闾大人一定会的贤才推荐。”
王禅说完,看了看子闾,子闾也是一楞,可还是听出王禅的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