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
“两位叔父,一切安好。”
楚王还是十分有礼的先问了子西与子闾。
“回王上,老身与四弟一切尚好,三弟子基出使吴国,此次就不能临朝了。”
子西站起身来回完话,这才坐下。
“三位叔父,为楚国奔劳一世,本王十分欣慰,子基叔父代本王出使吴国,想来也不负本王所托,等他回来,本王定当亲迎,再设宴款待,以谢叔父。”
楚王说完,转过脸来,看着左侧的三位微微点头道:“申公看起来气色不错,老当益壮,是我楚国楷模。”
楚王说完,申公也是起身作揖道:“谢王上关爱,老身一切还好。”
“左相国鬼谷先生年少有为,看起来气色也很好,不知这几日可还习惯楚都生活?”
“回王上,楚国本是微臣故里,一切都习惯自然,谢王上关心。”
王禅也是依着礼数,回复楚王。
“叶公一直深在北方边垂,为楚国戎边,为本王守国,这些日子可否习惯楚都南方的饮食?”
“回王上,微臣一生四处奔波,生为楚人,为楚国守边护疆也是职责所在,南方北方都随遇而安,十分习惯,谢王上关爱。”
楚王面带微笑,十分真诚,从申公的身体,王禅的左相生活,叶公的饮食,这些看似十分普通而且微小的事关心,也足见楚王对三位上卿的真诚关爱,也让人听之心里舒服。
楚王问询完这几位上卿,这才正看着大殿群臣。
“今日大朝之会,烦众臣前来,希望众臣以楚国为重,以楚国百姓为念,本王在此先谢过大家。”
楚王也是十分客气,对着这一众臣下致起谢来,也是列国之中十分罕见的场景。
子西一听,心里还是嘀咕着,这两次大朝会,楚王看起来一次比一次精神,一次比一次成熟稳重。
刚才的逐一问询,充分体现了楚王尊老尚礼,怜才爱才惜才的宽阔心胸,也给一众朝臣作出了典范。
现在又降低身份,致谢众臣,比前任楚昭王,还有他的祖父都更懂得拉笼人心,由此可见,他一直没把楚王放在眼里,觉得当今楚王尚未懂事,可现在看来,还是觉得自己有些大意了。
当年尚在年幼之时的楚王就与李悝一道为救楚国,奔走越国,求得越国出兵,与秦国一同打败强吴,保得楚国不灭。
那时子西一直以为这一切都是相国李悝之功,毕竟要请得越国出兵抗吴,实非一个少年人可为。
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楚王的威仪,一个少年英雄的形像就已在楚国建立,得到一众楚国朝臣认可。
而昭王在楚国恢复之后,未过几年就撒手而去,留下一个年幼的当今楚王。
正如昨夜梦魇之人所说,当时子西以为自己可以如愿以偿,再次有机会一登楚王之位,可在当时李悝的奔走之下,秦国与越国都只认当今楚王。
而那时昭王临死之时,当今楚王并不在身边,在其身边的只有子西三兄弟,而昭王有意传位于子闾。
子闾当时不知是否逼于形势,还是本就有心,还是接下楚王之位,可一回到楚都,子西就就向他分析形势,不得不派人接回了当今楚王,而三位王叔,也成为楚王的顾命大臣,得以重用,而且权倾朝野。
(当然,这里边也有子西的谋算,自己连续两次当不成楚王,他当然更不愿意比他弱,比他小的子闾当上楚王,而昭王的意图也是十分明显,不传子西却传了子闾,似乎死时也谋算好了子闾没有当楚王的本事,最后的结局当然还是传位于他的儿子公子章,也就是现在的楚惠王,后面的故事会慢慢呈现。)
现在子西看着已成人的楚王,做事稳重得体,威仪天下,心里也是百般滋味,一言难尽,万分感叹。
“子西叔父,是不是国事操劳,身体不舒服?”
楚王本来说完之后,就看着令尹子西,但凡大朝之会,为了便于简单明了,都会由令尹把军政民所有楚国大小事梳理一遍,着重要的在朝会上请示楚王。
对于一些小事,由主管官员办理,再难办一些的,由朝中几位权臣办理,再重要的也只由令尹办理即可。
在大朝会上需要向楚王汇报的一般都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外交礼仪的决策,还有列国相交的兵事等。
所以楚王说完就看着子西,见子西一时之间有点走神,才有意问起。
子西一楞,还是恢复了常态。
“回王上,老臣昨夜思虑过